閱讀歷史 |

第72章 折臂 (第2/2頁)

加入書籤

遭的人聽她這樣說,紛紛來了興致,七嘴八舌地問道:“你家老爺可曾說過,這何侯爺,到底是犯了什麼事兒啊?”。

京官太太有些得意地看了看大家,語帶炫耀地說道:“大家夥兒都知道,前些日子,有個叫聞紹的青年,敲擊登聞鼓,狀告何侯爺,當時陛下還留中不發,未做處置,可見還是有恩寵的。但這次可不一樣,據說是左都尉蕭大人和護國侯沈侯爺,兩人御前覲見,親自揭發軍需物資被掉包的事情。戶部尚書韓棟更在天牢中連連喊冤,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寫了十餘頁的陳情書上達天聽。陛下就算再袒護何侯,怕也不得不下令徹查此事,當場便點了刑獄司的任督司,為此案的主審官”。

,!

自北境大捷之後,沈月明等人班師回朝,立刻將冬需物資被掉包的事情上稟天聽,孝安帝聽聞竟有人將士兵們冬衣裡面的棉花調換成石棉的時候,氣得差點就從金鑾殿上跳起來了。

由於軍需物資皆由戶部採買,雖然韓棟連連喊冤,可又找不到具體的證據,皇帝盛怒之下,便將韓尚書給下了昭獄。如今聽說平武侯何鎮竟是幕後黑手,簡直恨不能跳起來生啖其肉。韓棟雖入獄,但尚未定罪,官位仍在,是以能在獄中連書七封奏摺,直達天聽。

“你家老爺真是好本事,居然能夠從外地奉詔入京,還直接進了刑獄司,那可是個位高權重的好地兒啊,將來還請你家老爺多多關照”,有人羨慕地說道,京官太太得意地笑了笑。

她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又刻意地壓低了聲音說道:“這軍需物資,向來都是歸戶部提調的,而負責採買原料的是戶部主事潘越。之前,戶部慣用的是產自雍州的蠶絲籽棉,用來做棉衣的夾層,最是合適不過了,又輕巧又保暖,就算是千里行軍也不怕的。這潘越又是戶部的老人兒了,在這主事的任上已有二十餘年,向來是兢兢業業,勤懇老實,採購物資從未出過差錯,在韓棟大人的手下很是得用。這次大軍出征的棉服,就是出自這位主事的手筆,一招偷樑換柱,玩得是行雲流水,痛快流暢之極”。

眾人齊聲問道:“到底是什麼手段?”。

京官太太抿嘴一笑,攏了攏頭邊的珠花,說道:“要不怎麼說紅粉堆,英雄冢呢。那潘越別的毛病沒有,單單就好色這一條。都快五十歲的人了,年前又剛納了第二十一房小妾,是個商賈之女,家中就是經營這些物資棉料的。這位姨太太本事可大了,見天兒地吹著枕邊風,這一來二去,日子久了,潘越竟瞞了上峰,擅自做主,將那位姨太太家中經營的棉料,給弄進了戶部的倉庫,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有人聞言,忍不住問道:“這麼大的事情,那潘主事居然不親自去查驗一下嗎?”。

京官太太笑道:“送到潘大人跟前兒的,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只瞧了前頭兩批的貨物,餘下的批次直接扔給了那小妾的弟弟。待到東窗事發時,那位姨太太和孃家人早就逃得無影無蹤了,連房中的一應細軟銀票,都搜刮地乾乾淨淨,他這才知道出了大事情,走投無路之下,便自個兒抹了脖子,吊死在房樑上了”。

當初正是潘越突然自縊身亡,韓棟再無人證可查,百口莫辯,只得進了昭獄。

聽到這裡,人群中,有人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氣,遂問道:“那這跟平武侯,又有什麼關係呢?”。

京官太太兩手一拍,言道:“所謂無巧不成書,那日,我家老爺奉命巡城,夜半時分,瞧見一個黑影從平武侯府翻牆而出,當時以為是宵小毛賊,便命人上前鎖拿。他麾下正好有個衛官,是潘越賬房的連襟,一眼便認出了那人竟是逃走姨太太的孃家兄弟,往日裡就是他負責上下打點。潘越上吊而亡,累得他連襟也丟了差事,一家人正愁沒處撒氣兒,當下便將那人大捆地抓了起來”。

眾人發出“哦”的一聲,恍然大悟,紛紛搖頭感嘆,世事無常。京官太太見大家臉上的表情,嘴角微微彎起,眼裡閃過一道暗芒,“那人自然是被帶去了刑獄司,任督司的手腕有誰不知?三下五除二,那小妾的弟弟便如同倒豆子般,將實情吐了個一乾二淨,招認出他背後的主子,正是平武侯何鎮”。

:()皎皎少年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