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7章 李卿當思開源節流 (第1/1頁)

加入書籤

“嘶~” 開濟貿然出班,縱然詹同有意阻攔,卻也終究沒有來得及。 只不過不等開濟說完。 朱標輕咳一聲,緩聲打斷道: “秦王側妃鄧氏,聽聞大明興國戰,諸皇子徒步前往鳳陽。” “故,於上月初遁入空門,為我朝祈福。” “衛國公教女有方,特賞‘厚德之家’牌匾一副,其子鄧鎮擢升兵部參知。” 語罷,朱標故意停頓數秒,給足開濟反應的時間。 “開卿,可有異議?” “這.....” “臣無異議,殿下英明。” 即便開濟再傻,也不敢繼續彈劾。 畢竟朱標明知鄧氏有錯,非但不予嚴懲,反而還重賞其父鄧愈。 開濟又怎會不明白朱標的用意。 待開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 朱標緩步走上玉階,居高臨下衝李善長溫聲說道: “韓國公,孤昨夜翻閱鳳陽奏報有一事不明,還請老國公解惑。” “臣知無不言。” “鳳陽一地為何僅用三月,人口便多出五成。” “難不成是鳳陽龍氣興盛,天佑大明?” 聽到朱標明知故問。 李善長頓了一下,朗聲回道: “回稟殿下,天佑大明不假,可鳳陽人口一下多出五成,也因殿下良策。” “哦?” “殿下將徭役、賦稅合併於土地,依照土地多少,繳賦稅,服徭役。” “如此輕徭薄賦,百姓能負擔的起。” “加之鳳陽先前的貪官,強取豪奪收來的土地,按照殿下令旨,依照人頭分發給百姓。” “因此,先前隱藏起來的人口,自然也願意上報朝廷。” 等李善長說完,朱標故作驚喜道: “徭役、賦稅併入土地,竟有如此奇效?” “那韓國公以為,此法可否能推廣全國?” “這.....” 李善長身形一僵,竟直接愣在了原地。 他怎會不清楚。 朱標此舉,乃是有意讓他帶頭,將賦稅徭役的新規推廣全國。 可他李善長更清楚。 此等新規一旦推行,那便是向全天下的富貴之家開炮。 勳貴公侯、文官大夫、世家大族、士林富貴,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其利益勢必受損。 這些人不敢咒罵朝廷,不敢非議朱標。 可他們敢戳他李善長的脊樑骨,敢罵他李善長的老孃! 他李善長馬上便到古稀之年,黃土也都埋了半截身子。 他也實在是沒必要在暮年之時,得罪全天下的富貴人家,讓自己後世兒孫受詆譭牽連。 “殿....殿下....老臣以為.....” “罷了罷了。” 見李善長猶豫半晌,卻依舊下不定決心。 朱標很是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既然老國公還未想好,那便改日再奏。” “多謝殿下。” 李善長恭敬拱手後,忙退回到了官員佇列之中。 也是見他這幅如蒙大赦,好似逃過一劫的慶幸模樣。 朱標心頭微微有些不喜。 李善長跟隨老朱多年,忠心、能力自然不必多說。 建國幾年,他在朝中民間的威望,也算的上是鼎盛。 只不過這老東西做人太過圓滑了一些,而且也太過惜身。 原本他能成就似商鞅那般名垂青史的變革大才。 原本他李善長能穩居千古名臣的寶座。 只可惜,終究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禮部尚書。” “臣禮部尚書李叔正,拜見殿下。” “我朝近來需要籌備哪些事宜?” “回稟陛下,回稟殿下。” 李叔正一字一句,朗聲回道: “國戰大勝,元庭已滅,中山侯押送元主今日抵京。” “除封賞有功將帥外。” “本月還需籌備冊封太孫的典禮,以及殿下納側妃的婚事。” “戶部!” 朱標出聲,戶部尚書李儼忙出班拱手道: “臣在。” “國庫銀錢,可夠支應?” 李儼表情困窘,怯生生看了朱標一眼。 親征之前,朱標收世家之財置於國庫,國庫的確是空前充盈。 可這兩月來,大軍北伐所需的糧餉,老朱分發給捐糧百姓的銀錢,都不是小數目。 此時國庫也的確還有存銀。 可封賞有功將帥,太孫冊封大典,還有朱標迎娶側妃。 這幾件事,無論哪一個都需要數百萬兩。 若都在本月舉行,恐怕當真要將國庫掏空。 “殿....殿下....” “戶部覺得困難?” 以為朱標有些惱怒,李儼一咬牙,沉聲說道: “臣定竭盡全力。” “呵~”朱標輕笑一聲,看向李儼打趣道:“李卿,這些慶典可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難不成李卿有點石成金的本事,竭盡全力便能憑空變出許多錢財?” 見朱標很是罕見的在朝會之上出言打趣。 李儼心中惶恐漸漸褪去,連忙回道: “回稟殿下,微臣無能,國庫之財不足以支應諸多慶典。”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