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婦人之仁為大害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進駐北平之後,劉毅第二日便往公孫瓚府探望了一番。其實站在郎生的角度若不是出於穩定人心的需求他還真不願去,雖然戰場廝殺也並非私仇,可殺了別人的丈夫父親還要再去其家總覺有些彆扭罷了。

公孫瓚有兩位從弟,一是此時北平城的公孫越,二便是隨他出徵冀州的公孫範,後者在涿郡一戰隨兄長一同戰死。說起來涿郡這個地方與公孫瓚倒是極有淵源,一句話概括是起與此間,亡與此間。

當年涿郡郡守劉刊見公孫瓚年青有才又是樣貌俊美,便以愛女許之,後逐步扶他走高位,那劉家小姐是此時公孫瓚的正妻侯氏,劉毅在府也見到了。可說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面對自己之時更是戰戰兢兢!她的雙眼之沒有仇恨,有的只是驚恐,侯氏知道公孫一家的生死存亡在眼前年青人的一念之間,往往戰敗者的妻兒下場都是較悲慘的。

劉毅不是曹『操』父子,對那些女眷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略略寬慰幾句罷了,不過這些女眷的數量還是令他有些驚訝。說起來他這個幷州刺史還公孫瓚的北平太守高了一級,論家產也要勝之,唯獨這女眷之處劉毅覺得自己已經不少,卻還只有白馬將軍的三分之一!公孫瓚在時他們的生活尚有保障,如今一去算他對之善待這一大家子也夠『亂』的。

公孫瓚長子名為公孫續,乃正妻侯氏所出,原本那個歷史時空之白馬將軍要到九年之後才會兵敗身亡,公孫續則是因為張燕援軍不利死於『亂』軍之。自己的前來使得公孫瓚早了九年逝去,也不知對公孫續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這些已然不在劉毅考慮之列了。

追繳了過半數的民脂民膏,郎生最後還是給公孫家族留下了良田百頃,以他家剩下的財富加這些田地保證一家的生存應該不成問題。考慮到此事今後帶來的影響,劉毅斟酌再三還是給了公孫家族足夠的優待,對此戲志才張虎都表示了支援,但在具體細節卻是提出了異議。

“主公,善待公孫瓚可也,不過其家必須要遷往善無或是晉陽。”回到府戲志才立刻向劉毅提議,錢財不關大局但人員安排卻極為重要。

“主公,志才之言善也,公孫伯圭經營北平多年,與官場軍都有極大影響,那公孫越主公將之投閒置散可也,此人胸無大志,但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絕不可留在北平,否則後患無窮。”張虎緊隨其後言道,燕侯心懷仁義他們皆是知曉,可在這『亂』世之時對待敵人千萬不能有『婦』人之仁。

劉毅聞言稍加思索亦之能然二位軍師之言,公孫續與公孫越不同,他的身份足夠號召一批力量,算他自己不會為之也難保不被有心之人利用。正如郭嘉所言,行事當免除後患,當年曹『操』得了荊襄九郡將蔡夫人和劉琮殺掉,而劉備在得了益州之後也將劉璋送往公安,為的都是一個目的,迅速

(ex){}&/ 拿下鄴城,袁紹並沒有太過難為韓馥,只是暫將其軟禁與刺史府內,一切待遇如舊。這個做法和劉毅對待公孫瓚遺孀類似,只不過劉郎生大義在手義正言辭誰也說不出什麼,袁本初此次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在鄴城之更有不少忠於韓刺史的官員被清洗,首當其衝是耿武關純,二人皆是對袁紹破口大罵直斥其非,最終雙雙被斬與東門。

以袁家的聲望,拿下冀州治所鄴城意味著除黑山之外整個冀州都在袁紹的掌控之下,在田豐和沮授二人的構想之,待此事稍稍過去主公便可自領冀州牧,隨後養精蓄銳再觀天下之動而隨機應變。

順利拿下鄴城並沒有付出太大的傷亡,對袁紹而言乃是一件喜事,可此時在州府之高坐的袁本初面卻是一派鄭重,並無太多想象之的喜悅。剛剛有探馬來報,劉毅的幷州軍在幽州涿郡設伏,火燒涿縣,公孫瓚十萬幽州精銳煙消雲散,而幷州軍主力轉而北向再攻北平。

“諸位,我剛提大軍拿下鄴城,劉郎生亦在涿縣殲滅公孫瓚十萬大軍,瓚本人更是自焚而亡,未料威震邊陲之白馬將軍在劉毅手下也敗的如此之慘,公孫伯圭既去,北平怕也難以阻礙幷州軍,前番劉毅曾經出兵相助韓馥,今拿下幽州之後會否揮軍南向,未可知也。”放下軍情袁紹便對周圍一眾武言道,他的語調已然儘量平和,但一絲驚訝還是顯『露』出來。

聞聽主公此言眾人也是面『色』一變,劉毅的百戰百勝人盡知之,可白馬將軍公孫瓚亦是大漢名將,幽州軍的戰力擺在那裡不容忽視。算之前幷州方面對戰局有著先人一步的估計與準備,但一戰殲滅十萬精銳,公孫瓚本人都兵敗身亡還是出乎了大家的預料,原本田豐沮授等人皆判斷劉毅會勝,可這場大勝也太徹底了,亦無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