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太和殿兄妹議嫁 (第1/2頁)

加入書籤

北平紫禁城,辰初!

太和殿內,龍椅階下的玉臺之前,太子劉桓已然在正座理事了,不斷有人送來奏摺,太子批閱的極為認真,整個大殿之中都是一片安靜,書寫得聞。

“兵部侍郎向朗向大人到。”辰初一刻,大殿門外傳來了內臣的聲音。

“宣。”劉桓聞言答道,手中的批閱卻沒有任何的停頓。

“向朗大人覲見。”身邊內臣急忙來到門前高聲言道。

“免禮看座。”待的向朗進殿劉桓已然合上奏摺笑道,眼前可是他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身為太子,劉桓自然會有自己的幕僚,向朗便是佼佼者。

“多謝殿下,臣不敢。”向朗恭敬的言道,卻對內臣搬來的錦凳視而不見,陛下親征,太子監國,恰是劉桓樹立威嚴的最好時機,能得燕王信重,他更應該以身作則,便是這早來殿中理事亦是他一力建議。

“殿下,六十萬擔軍糧,三十萬擔軍馬飼料已然齊備,與其餘一切軍械物資將在今日運往前線。”說著話向朗一躬身將載有明晰的名錄呈遞上去。

“向大人做事妥帖,孤向來放心,如今父皇領百萬大軍掃『蕩』江南,孫劉之輩豈能與父皇天威抗衡?我大漢重歸一統就在眼前,軍資軍械之事極重,向方辛苦了。”劉桓接過略微翻了一翻硃批之後便是言道,語中信心十足。

“殿下明見,孫劉偏安江南一隅,定難抗陛下百萬大軍。”輔助劉桓多年,向朗對太子的習慣十分了解,他如此便是對自己的信任。而對於赤壁大戰,怕是沒有人會懷疑劉毅的勝利,百萬大軍百戰百勝,此戰定然沒有懸念。

劉桓聞言微笑頷首,隨即再度埋頭批閱奏章,向朗亦是施禮告退。今日沒有朝會,只有身負前線重事或者有緊急事物才能進宮覲見燕王。簡雍隨軍出征,百萬大軍的後勤恰如劉桓所言乃重中之重,必須向朗自己親力親為。

出了太和殿,便有內臣和侍衛送向朗出宮,紫禁城佔地極為廣大,從宮門到太和殿亦是一段很長的距離,此處乃是皇宮,規矩自然最為森嚴,除了皇族之外任何人不得騎馬坐轎!唯一的例外便是賈詡,上了年歲之後文和患有腿疾,因此陛下親賜坐轎,原本還有一眾重臣,可眾人卻是皆言皇家規矩不可怠慢,便連劉毅也是無法,因此哪怕是丞相張虎入宮都是步行,再無例外。

快到宮門之時又有一人入宮,向朗看的清楚,恰是御史中朗陳群。

見了來人,向朗緩步來到路邊垂手,待的陳群到了便是上前見禮,論官職陳長文在自己之上,論資歷他亦是投效開元天子多年,深得信任。

陳群停步回禮,二人略微說了兩句後勤之事長文便去覲見燕王,開元天子對太子的看重所有重臣都看在眼中,便是身在朝中很多事情也都是由燕王打理。可以預見將來接替陛下者必是燕王,這一點在朝中沒有任何的爭議!

當然一開始還是有一點不同聲音的,那便是魯王劉信,他是皇后蔡琰親出,又是不世出的帥才,加上二皇子為人寬宏人緣極佳,得到了朝中軍中很多人的欣賞,就包括陳群在內。其後還是陛下再度明確太子的地位,魯王劉信也多次表示他會輔佐兄長為大漢榮光,這才使得燕王的地位更加穩固不可動搖。

如今朝中上下對此已然沒有疑問,除了劉毅的心意之外劉桓也用自己一如既往的表現贏得了眾人的尊敬,現在的太子越來越為穩重成熟,處理朝政張弛有度效率極高,身為近臣陳群對之有著更深的瞭解,此處魯王比不上燕王。

陳群覲見的時間就要比向朗長很多,大漢國威的昌盛帶來了周圍所有的小國的臣服,尤其是西域諸國,很多都表示了請天朝上國分封的意思。開元天子便將此事盡數交給太子打理,事關大漢威嚴,太子對此也表示了嚴謹的態度。

“殿下,烏桓大頭領呼延碩,南匈奴於夫羅單于數次來信,北方鮮卑屢次挑起戰火,請大漢出兵援助……”待的西域諸國之事告一段落,陳群稍作猶豫便是言道,如今唯一還對大漢有所損害的便是北方鮮卑,雖說他們做的比較隱蔽,可在一眾大臣看來此已是對大漢權威的一種挑釁,到了要回應的地步。

“陳大人說的是,此事不可不理,以孤之見明日早朝便與諸位大人詳議此事,大人可回信給二位頭領暫且避其鋒芒,大漢絕不會坐視!”劉桓面『色』一正答道,受父皇的薰陶他大漢正統的意識極強,也早就看鮮卑不順眼了,只不過事有輕重緩急,眼下一統之戰最為重要,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攪他的程序。

“殿下明見,臣回去之後亦會設法對之,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