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牽馬墜蹬以待賢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七月拿下公孫瓚佔據北平,劉毅一直待到十月入冬方才回師燕郡。此處留下了典韋的虎衛軍鎮守安縣,張合的燕雲軍駐紮北平,北平士卒編成的龍驤軍則在徐晃的率領之下坐鎮涿郡,加上趙雲的白虎騎,朗生留在幽州的兵力達到了六萬。按照燕郡的慣例,這六萬精銳士卒就是幽州目前所能承擔的極限,劉毅向來不會窮兵黷武,精兵簡政亦始終是方陣。

燕雲軍和龍驤軍兩支都是新軍,滿編一萬五千人,配屬騎兵營,乃是主力軍編制,徐晃的上任並不出人意料,自西園之時公明便追隨主公立下汗馬功勞,他的為將之能有目共睹。但張合的任命就稍稍有些令人驚訝了,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年紀,要知道當年冠軍侯為揚武校尉之時便是十七之齡,可他的金狼軍不過五千,而燕雲軍到了戰時有兩萬人馬。

當然這些驚訝多數存在於幽州眾人之間,幷州軍上下都不會懷疑劉毅的眼光,哪怕張合深得君侯信任他也絕不會因私廢公,既然做了一軍之首就有足夠的能力!況且在之前數場大戰張合都有精彩的表現。

就張合本人而言是能感受到肩上擔子的沉重的,也知將軍對自己的信任。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盡收軍中人心,尤其是那些對他心存疑惑的原幽州軍老將。軍中就是如此,不管你是誰,有多高的出身,想要讓人服氣就得拿出真本事,就如劉毅當年,那一場場的勝利足以讓任何最為挑剔之人說不出話來,這才有如今十餘萬士卒對冠軍侯死心塌地。

三名副統領分別是單經,淳于落與林虎,前者為幽州名將,在晉陽靜養之後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兩月之後回到幽州劉毅是以禮相待誠心說知,其感冠軍侯之誠而投效,在燕雲軍還兼任第一營營首。

至於林虎和淳于落就是劉毅有意為之了,二人都是邊軍老將,其將才比之張遼高順雖有不如,卻勝在經驗豐富且極為務實。有此二人相助公瑾對他儘快掌握軍心亦有極大助力,更能教此時的公瑾不少軍中之事。

另一個令人驚訝的便是田豫,原本他是奮威校尉,麾下也皆是郡國士卒。而此次整編,劉毅卻將徐晃龍驤軍中實力最為強勁的第一營交給了他,並提拔為牙門將軍,再加上嚴綱統率白馬營,冠軍侯對原幽州將領並未有所偏頗,當用則用,似此亦讓很多的中下層將領心服。

至於幽州軍的廣大士卒,在劉毅提倡的憶苦思甜及各級訓導宣導督導努力之下精神面貌是煥然一新,家鄉救濟落到實處更是一針強心劑!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劉毅的治軍之能再次顯露無疑!否則留在幽州的降卒數量還要勝過幷州軍的數量可是極為犯忌諱的,二位軍師亦不會如此佈局。

張子綱出任幽州別駕,簡憲和為治中,劉毅會逐步的將幷州的行政理念灌輸到地方官員之中,張紘的治政之能較之張昭並不遜色,且為人更加圓潤,頗為適合幽州眼下的情況。而簡雍則是劉毅頗為猶豫的,他放不下憲和的後勤之能,說實話如今有他在十餘萬大軍就不用發愁,可惜眼下陳群還嫩了一點,幽州又是重中之重,朗生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次重建涿郡的工作耗時整整一月,大體框架搭建完成,這個年代可不是後世,多數為木石結構,建設起來相對容易。但安縣的加固在簡雍的計算之中就至少需要四月,因為那是要塞型的防禦體系,劉毅提出的碉樓概念亦會在其中得到實現,安縣更是朗生對要塞建設的一個試點。

兩月之前在北平玉泉山南麓,幽州書院亦正式開始建設,劉虞對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今年年底就會有第一批學員入院,人數控制在兩百人左右,幷州總院亦會相應的派出師資力量前來支援。而有劉毅劉刺史這兩大金字招牌,玉山書院根本不用為生源發愁。

三個月的時間,劉毅平均每日睡覺的時間不足兩個時辰,為此他甚至搭進了不少自己練武的時間,忙的是連軸轉!亦不得不感慨這還只是一州之事,要是以後當真江山在手,只要他還這般勤政,那麼做皇帝怕就是天下最苦的差事了,但亦擋不住無數豪傑向這個位置發起衝擊。

至於當日燕侯令甘寧趙雲率軍拿下河東河內二郡,二十日的期限青龍鐵騎只用了十二日,其中行軍都耗去了九日。當日董卓在此二郡就根本沒有留下多少士卒,甘寧趙雲大軍一到是一片請降之聲。對他們而言燕侯派兵佔領乃是一種解脫,受著苦還要提心吊膽可不好過。而劉將軍大軍到了還能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所有的變革之事劉毅都沒忘了給西都的獻帝上表,尤其是公孫瓚之事,不管自己的奏摺能否交到獻帝手中被他看見,劉毅都必須為自己樹立一種大漢忠臣,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