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魯王禁軍初遇敵 (第1/2頁)

加入書籤

常山王趙雲掛帥,各路大軍雲集,名將薈萃,漢軍出動精銳人馬三十萬,如此兵力對付異族怕只是在武帝之時擊敗匈奴才有過一次。不同處在於漢武帝窮兵黷武,將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國力幾乎揮霍一空,到了晚年則要下罪己詔來平定四方浮動的民意!可在開元天子的治理之下,沒有了戰亂的大漢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發展,足以負擔戰爭。

出動如此規模的大軍不僅僅是因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開元天子要藉此向四方昭示大漢的強大,敢於挑戰大漢的威嚴就會遭受嚴酷的打擊!漢軍要用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漠北。還有一點原因則是練兵,借鮮卑之力將戰刀磨到最為鋒利,隨後漢軍的百萬大軍將會飲馬長江,解決割據東南的劉備孫策,實現大漢真正的大一統,從而使漢帝國開始飛躍。

進軍北漠,趙雲擺出了一個齊頭並進的架勢,以魯王劉信的禁軍為先鋒,重騎,西涼,涼州,幷州,白馬,冀州等六大騎軍主力一字排開,輔以張遼的燕雲軍和于禁的飛燕軍為兩翼,在長達一數百里的戰線之上推進,猶如一把釘耙來剷除所有敢於抵抗之敵。趙雲與眾將的目的就在於讓鮮卑大軍避無可避,就算對方最得意的遊擊漢軍也絲毫不懼。

一般而言這樣齊頭並進戰線過長的陣型很容易出現兵力不足的弱點而被敵軍各個擊破,常山王久經戰陣豈能不知?之所以還如此為之便是對麾下漢軍的戰力有著足夠的信心,且在這幾年的整軍之中,漢軍的裝備和通訊手法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足以支撐長距離推進的戰法。倘若敵軍真得想各個擊破,那麼漢軍各部就會分進合擊,一舉抓住敵軍主力。

除卻以上因素,參謀部的詳盡分析也為趙雲的戰術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在種種推演之中,漢軍任何一路騎軍在遭受對方合圍之時至少有能力堅持三到四個時辰,而這個時間至少足夠兩隊友軍趕到身邊。而三軍形成聯手,憑藉彼此之間的默契配合,漢軍實力還會不斷地增強。為了此次戰術,天狼拿出了最強陣容,四大軍師及龐統徐庶等人盡皆參與其中。

常山王趙雲親領白馬營和近衛鐵騎位於整個陣線的陣中,此刻數萬鐵騎在草原之上推進顯得極為雄壯。常山王一身披掛白袍銀甲,胯下白馬神駿非常,如今的子龍已然年近四旬,頜下蓄起了鬍鬚,再不是當年丰神俊朗的少年模樣,少了幾分意氣奮發,卻是多了歷練與沉穩。

“常山王,按腳程來算,魯王的禁軍所部應該已經推進到了卡蘭草原之處,前方並未有戰況傳來,天耳的分析很有道理,這拓跋玉的確與眾不同,光這份隱忍已然足夠讓人高看一眼。”趙雲右側男子身批錦袍,正是鳳雛龐統,原本此次兵部尚書郭嘉也要隨軍前來,卻被天子阻止,北地苦寒,長途奔襲連續作戰天子擔心奉孝的身體,後者便推薦龐統代替自己。

說起來當日定下出兵之事時劉毅本來準備和甘寧趙雲親自領軍的,三兄弟很長時間沒有一起合作馳騁疆場了,但此論一出卻是遭到了包括四大軍師在內的大部分臣子的反對。在文臣看來,天子不可輕離京都,武將心中則覺殺雞不用牛刀,一個鮮卑哪有讓天子御駕親征的資格?

大部分文武如此,劉毅只得從善如流,而甘寧的飛虎軍卡住長江令孫劉不敢輕動也是重要所在,這才讓趙雲掛帥前來。至於謀臣方面劉毅選擇了更為年青的龐統徐庶。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鳳雛的戰術天賦顯露無疑,眾人經常將之與郭嘉相提並論,蓋因二人都是那種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也都是有點放浪不羈,強要說起奉孝的容貌是要遠勝龐統的。

“常山王,士元之言不假,面對我軍厚勢,那拓跋玉定然知曉正面對抗乃是自取其辱,因此此番怕也是在精心尋找戰機,倘若能殲滅我軍一路或者數路,這一戰他方才能有機會。”此時說話的中年男子一身戎裝,但卻不減文雅之氣,乃潁川徐庶徐元直也,龐士元膽大包天天馬行空,有徐庶為他查遺補缺正是互補,恰如當年張虎在郭嘉賈詡身後一般。

“王爺,以在下淺見可能不久就會有戰報傳來了,拓跋玉和我軍正面對抗的確不智,但他若想針對我軍一路,試探卻是必不可少,我軍又是否可以示敵以弱?”此刻又一名文士打扮的年青男子出言道,此人裝束與鳳雛大致相同,但很顯然他的長相就要勝過不少了,言語亦是極具信心。

“三位之言具是,我料拓跋玉也該有所行動了,至於孝直所說示敵以弱之法的確可行,不過我軍此次擊破鮮卑就是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強力鎮壓,讓一眾異族皆知我大漢之強!三位不如一想,倘若拓跋玉要找一路下手的話,那麼看起來誰會是我軍較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