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北漠大戰觸即發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漢開元五年六月,公元二零五年七月十三,常山王趙雲率領的漢軍北伐大軍到達了漠北,一年之前同樣實在漢軍所在的戰場,鮮卑軍在拓跋玉的統領之下以十五萬的兵力大破匈奴烏桓聯軍二十五萬!至此漠北一帶便重新確立了霸主,鮮卑一族強勢崛起,卻比原本歷史時空之中早了許多年,恐怕這便是開元天子劉毅在給漢末帶來巨大變化的蝴蝶效應。

匈奴單于於夫羅,烏桓單于呼延碩聯袂進京向開元天子求援,請求大漢出兵對付鮮卑。劉毅與群臣一番仔細商議之後還是決定由常山王趙雲掛帥,統領大軍三十萬進行北伐。此時雖然還有孫策割據荊南,劉備佔據揚州,但在劉毅眼中他不會是當年的曹操,孫劉聯軍也絕對無法再度複製原本歷史時空之中赤壁之戰的輝煌,大漢的一統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這絕不是劉毅狂妄或是輕敵,比起歷史上全盛之時的曹操,他已然將大漢十三州之中的十一州收入囊中,蜀中,漢中盡數在握,荊襄九郡已然有一半落入手中。嚴格說起來眼下的局面根本談不上什麼對峙,劉備孫策也充其量就是兩個小割據勢力罷了,之所以在擊敗曹操之後的三年他都沒有動手還是本著以民為本的精神,大漢百姓遭受的磨難實在太多。

此次趙雲率軍出擊,鐵騎營盡數出動,白馬營,西涼營,幷州營,重騎營,涼州營冀州營等六大騎軍主力毫無保留。漠北作戰主要就是騎兵之間的對決,這也是開元天子選擇常山王擔任元帥的原因。自從當年鐵騎營初建,子龍便是第一任營首,之後數十年從來沒有變過,似文丑,顏良,華雄,樊稠,嚴綱等大將對三將軍都是心悅臣服。

除卻鐵騎營,漢軍步軍的燕雲軍和飛燕軍兩支主力軍也參加了戰鬥,漢軍之中虎衛軍向來號稱第一王牌,然龍驤軍亦可與之並肩,因此便有步看龍虎之言。而近年以來張遼的燕雲軍也是後來居上,隱隱就有與龍虎二軍相提並論之勢!且說起戰績,燕雲軍亦是光輝之極!張遼更是漢軍宣告最盛的大將之一,被陛下號為虎威將軍,此時位居徵西將軍之位。

在幽州武院的教學之中,劉毅曾經將張遼的燕雲軍稱為漢軍之中各方面最為平衡的主力軍,此言絕對不許。無論步戰,馬戰,山地戰甚至是水戰以及近年興起的特種作戰燕雲軍都是輕車熟路。因此有這樣一支平衡的王牌軍加入作戰對騎軍兵團就會是最大的支援,也令人放心。

另外一支飛燕軍則是三年之前新近編成,算是漢軍最後一個成軍的主力軍!統軍大將便是當年曹操麾下愛將,青州營統領于禁於文則。此人和張遼頗為相像,都是那種各方面均衡讓人無懈可擊的戰將,當年燕軍集中四大主力軍攻擊青州,無論情報兵力裝備都處在上風,但于禁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判斷和極為敏銳的感覺在重圍之中殺出了一條生路。

曹軍之中還有一支主力可與青州營相提並論,那便是陳留營,這是曹操起家部隊的精銳!營首乃是他另一員大將,樂進樂文謙!此人比之於禁如何?看看開元天子的評價便可見一斑。“狡狐猛虎”!這算是對樂進的最高評價了,而且比起于禁的沉穩,樂進更加兇猛,乃是曹營之中最善於拼命的大將,同樣是青州一戰,他負責斷後之任和漢軍各大主力交鋒絲毫不懼,這般的堅韌也贏得了漢軍眾將的尊重,徐晃張合後皆與之為友。

于禁擔當統領,樂進輔之,二人的性格有著不少的互補之處,一個沉穩,一個狂熱,一個如水,一個如火!水火交融之下飛燕軍的戰力也可想而知。無論于禁還是樂進都在心中憋著一口氣要和其他主力一較長短的,尤其是在新近整編又獲得先進的裝備之後。不過這兩年沒有大戰飛燕軍一直缺乏表現的機會,此次兵發漠北,于禁樂進心中豈能不摩拳擦掌?

騎兵對決步兵只是配角?張合徐晃張遼于禁都會告訴你那是從前,隨著漢軍軍事理論的不斷豐富完善,步軍對戰騎軍的戰術也大大提高,且變化出了很多方向,一眾大將在此中都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出兵漠北,張遼和于禁樂進心中所想並不會不同,不僅要讓鮮卑人見識到漢軍騎軍的厲害,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漢軍騎軍的強大,此戰必要建功立業。

還有一人對漠北之戰的期待之心絕不在任何人之下,甚至還要更強,那便是魯王劉信!倘若說起近年來漢軍之中聲名最盛之人為誰?那必然是非魯王劉信莫屬,擊敗虎痴惡來讓他位登風雲十八將的前列,統軍之能亦得到了幾乎所有大將的認可。如今魯王缺的就是大戰的機會,一位帥才的誕生必然伴隨著無數大戰,伴隨著屍山血海,否則永遠無法證明。

前往北漠,劉信率領的是兩萬禁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