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知己卻難言知彼 (第1/2頁)

加入書籤

數十隊漢軍同時從盾陣的缺口中衝出,等到荊南軍士卒從剛才那一陣精準弩箭的打擊之中恢復過來敵軍已經到了眼前,明晃晃的長柄大刀劈了下來!只聽咔嚓嚓一陣木杆斷裂的聲音響起也不知多少荊南士卒手中的長矛被大刀居中劈斷落得身首異處,便是那些堅固的盾牌竟然也擋不住燕雲軍戰刀的劈砍,可以說第一陣的接觸漢軍嫻熟的短促突擊戰術加上長刀利器就將對方完全壓制。

佔據上風的燕雲軍再接再厲,利用敵軍的混亂就是一陣大殺,直打的荊南軍連連後退,而步卒這麼一退那些笨重的攻城器械失去了步卒的保護便徹底暴露在燕雲軍的面前。見到第一陣士卒被敵軍熟練的戰術配合打的苦不堪言,程普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後繼的部隊立刻衝上加以接應,可當他們衝到兩百步距離之時燕雲軍梅花陣內的長弓手又開始發動了狙擊,他們會盡量延緩對方第二梯隊的增援。

而與此同時漢軍盾陣的空擋之中又衝出了數百名士卒,與之前的同袍人人手持戰刀不同,他們卻沒有攜帶任何的兵器,只是雙臂各自抱著一個瓦罐。飛快的衝到兩軍交戰之處他們也並沒有加入戰團,而是將手中的瓦罐盡數砸碎在那些暴露的攻城器械之上,瞬間很多黑色的粘稠液體便流淌出來。極為迅速的做完這一切他們又飛速的奔回己方陣內,對同袍與荊南軍的廝殺似乎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長弓手採取拋射的方法畢竟對敵軍的阻擊效用有限,很多荊南軍士卒還是奮不顧身的衝了上來,而佔據上風的燕雲軍突襲部隊恰恰趕在他們到來之前亦是迅速的回收,攻得猛撤的更快,一時不及反應的敵軍此時根本不知該不該追擊?等到援軍上了的時候燕雲軍已經退了會去,盾陣重新合攏嚴陣以待,那一陣旋風般的衝殺真的發生過嗎?假如不是那些攻城器械上的黑色液體一切還真像是幻覺。

“鳴金,退。”衝到最前的很多荊南軍士卒都不知道那些黑色散發著怪味的液體到底是什麼,而漢軍也沒有用手中的大刀來破壞他們的器械,看起來這絕不應該是燕雲軍的風格。可此時看清了場上形勢的程普卻迅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那些瓦罐乃是漢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霹靂罐,這些黑色液體竟然可以被火點燃,而且水都澆不滅,自己的麾下士卒有很多圍繞在周圍,張遼想做什麼已經昭然若揭。

不過就算見機很快但程普終究還是慢了一步,就在荊南軍隊中響起金鼓之聲的同時,燕雲軍盾陣的縫隙之內已經射出了一支支的火箭,它們的目標不是那些如臨大敵的荊南軍士卒,卻是方才被淋上黑色液體的攻城器械。當帶著火苗的箭矢與黑色液體剛有接觸,熊熊的火焰便立刻燃燒起來,火勢之猛,燃燒之快都超越了荊南軍士卒的想象,更有不少人一時不慎被黑色液體沾染身上也出現了火頭。

數十架巨大的攻城器械在瞬間被烈火所吞噬,間中許多渾身是火的荊南軍士卒在地上慘叫翻騰,火光之中前線的景象猶如煉獄,那種場面很容易讓人膽寒,加上鳴金之聲的響起,荊南軍士卒終於如同潮水一般的退去。只留下那些燒的噼啪作響的衝車井欄等攻城器械,還有就是同袍已經被燒的變成黑炭的軀體……

高臺之上的張遼面色古井無波的點了點頭,而土山上的周瑜亦是面無表情的微微點頭,動作表情幾乎一模一樣,可其中包含的心情卻是截然不同。對前者而言破壞掉敵軍的這些器械之後憑藉穩固的陣型燕雲軍就能堅持更長的時間,畢竟在野戰之中荊南軍也不可能攜帶更多的器械,而它們正是對盾陣威脅最大的。

堅持更長的時間,這是張遼眼下最大的目的,即使自信如他也不會狂妄到在野戰之中單憑一軍之力去擊敗周瑜麾下的十幾萬大軍。但他絕對相信自己的同袍都在拼命賓士之中,從目前荊南軍表現出的戰力和戰前各軍態勢來看,只要燕雲軍堅持四個時辰左右同袍就定能趕到戰場,到時形勢就會發生徹底的反轉。

而周瑜的點頭則在於他也看出了張遼的用意,燕雲軍不求勝而只求固守。他不是不知器械對於破壞對方陣型的作用,但對方渾然天成的配合與戰術銜接還是讓他驚歎更重要的是現在每一刻對他而言也是至關重要。六年,六年的時間將原本就存在差距的兩軍戰力拉的更大,其中有軍事方面的原因也有之外,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現在周瑜也不得不承認他實在無法做到知彼。可能張遼在此處比起自己也沒有太多的優勢,可不要忘了他的燕雲軍卻處在強者一方。

敵軍擺出的這種陣勢就無法可破嗎?當然不是,假如自己手中能有一支類似對方白馬營那般精通騎射的騎兵的話,眼前的梅花陣破起來就會十分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