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戰陣百變燕雲威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漢軍八大主力軍的編制中,器械營和工兵營不是一線主戰兵種,術業有專攻,劉毅對此是十分認可的,且經過實戰檢驗之後這兩支特殊兵種也得到了大將們與同袍的認可。不過這並不代表兩營的戰力就比主戰軍差到哪裡去,他們日常訓練也是極為艱苦的,此一戰輕軍突進,張遼沒有帶上騎兵營和器械營,而工兵營除了能迅速無比得為戰役創造種種有利條件外也在此戰中擔當起了運輸隊的職責,利用大車獨輪車等種種工具,燕雲軍的箭矢攜帶量有三個基數,對野戰而言可謂充裕。

面對敵軍的攻擊,梅花陣內圈的長弓手們採用拋射是進行面的打擊,而弩手們則就是點對點的精準打擊了,製造精良的器械可以讓原本就射術精湛計程車卒如虎添翼,早在青圖一戰虎衛軍已經向荊南軍展示出了弩箭的威力,今日的燕雲軍在野戰之中盾陣掩護之下用之則又是另一種風格,那幫那便是劍走偏鋒。

高大的盾陣除了能提供穩定的防禦,之間的間隙設定也是極為巧妙,既能為弩手的發射提供充足的空間和視野也能對他們形成有利的保護,讓弩手們可以更為專心致志的打擊自己的目標。荊南軍士卒的衝擊在進入百步之後傷亡便進一步加大,而且射術最準的弩手還會專門打擊敵軍的軍官,以破壞對方的指揮。

第一陣交手燕雲軍的弓弩便給荊南軍帶來了不小的殺傷,不過周瑜下定決心要在此處圍殲張遼的燕雲軍如此局面肯定在預料之內,傷亡並沒有消磨敵軍的鬥志,他們冒著箭雨依舊是奮不顧身的衝了上來。可到了燕雲軍巨大的盾陣之前卻一時又不知該如何下手了,對付這樣的防禦最好的方法就是撞木,但之前為了搶時機那些攻城的用具還在後方,上來也要一定的時間,對方佈陣實在是太快了!

稍稍的猶豫之後,有不少勇猛的荊南軍士卒甚至會選擇用自己的身體去撞擊敵軍的盾陣,眼下看來雖是慘烈卻也不失為最快的辦法,可忽然間從盾陣的縫隙中射出的銳利長矛卻又讓他們寸步難進,燕雲軍長矛的長度也要遠遠超過平時戰陣所用,皆是精鐵打造,這一陣忽然的攢刺也讓衝在最前計程車卒有了傷亡。

依託梅花戰陣,遠有長弓近有弩手再近則有長矛,漢軍的防禦可以稱得上是立體防禦,這個軍事術語是劉毅先行提出再由幽州武院精心研究下發各軍進行演練。假如再給張遼多一點的時間他的陣型還能設定的更加完美,原本圓陣的中心還能加上器械營,一旦小型轟天炮可以運用給敵軍帶來的殺傷還會更大。

頭一回遇上漢軍用先進軍事理念苦練而出的立體防禦陣型,荊南軍的損失也是必然的,按劉毅當時的說法這叫交學費。無論荊南軍在人數上如何佔據優勢但在兩軍接觸的那個面上這種優勢卻無法體現出來,在士卒們面對敵軍堅固陣型有些手足無措的情況下荊南軍的大將們就必須做出應對了。

“傳令,上攻城器械。”論戰陣經驗荊南軍之中無疑要以老將軍程普為首,之前眾將沒有人敢於輕視張遼張文遠的燕雲軍,可在野戰之中還是極為倉促的時間內對方就能布出如此堅固精妙的戰陣還是讓眾將心頭震撼!運用衝車撞木等攻城器械在眼下幾乎成了必然,只要衝破燕雲軍的盾陣人數的優勢就能發揮出來。

荊南軍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但不要忘了身在高臺之上一直觀察全域性的張遼,居高臨下加上千裡鏡,敵軍的反應文遠是盡收眼底,敵變我變,這些應對他自然是成竹在胸。起身仔細觀察對方的變陣,等到荊南軍的攻城器械終於出現在戰場之時張遼也在同一時間下達了命令,陣中亦有幾隊士卒開始了調動。

攻城器械衝上其旁自然要有士卒加以保護,否則極易受到對方的反衝擊。張遼可以在高臺上觀察荊南軍的一舉一動,周瑜在土山上也能看見燕雲軍的調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燕雲軍的陣中沒有騎兵的出現,突擊能力亦會隨之減弱。

這一次荊南軍攻城器械在步軍的掩護之下接近對方盾陣的過程是極為順利的,兩百步範圍沒有受到燕雲軍長弓手的打擊,而到了一百步敵軍的弩手也沒有出擊。可越是這樣,程普呂蒙甚至是土山之上的周瑜都是心頭打鼓,以張遼的用兵怎麼會任由他們為之而不做反應?他肯定會有辦法來應對荊南軍的這一手,唯一的解釋恐怕就是時機不到,可是張文遠究竟又會如何出手呢?

等荊南軍士卒再度推進到三十步之時這個問號便有了答案,只見原本猶如城牆的盾陣此時卻是極為迅捷的出現了數十個寬有兩三丈的缺口,所有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隨著這些缺口的開啟出現在荊南軍面前的就是一隊隊燕雲軍弩手,當日在青圖縣城樓之上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