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商業聯盟(三)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當然了,楊銳專門為衛秀兒組織了為數不少的人手,從事行商登記、評級的各步驟工作,通常情況下衛秀兒只需要做出最終決定即可。

而且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實際做出決定的還是楊銳,因而衛秀兒的事務也不會太過繁重。

行商進行登記之後,接下來第二個步驟便是評級,前一種透過登記的行商評級程式很簡單,就是以財力的多少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也是最為普適的一種方式。

具備的流動資金在金幣以上為丁級;金幣以上為丙級;金幣以上為乙級,金幣以上為甲級。

第二種透過官職背景進行登記的行商,除去可以選擇以上評級標準之外,還可以選擇以官職背景登記進行評級。

行商背景為太守以上官職可以直接取得丙級,州牧、刺史以上官職可以直接取得乙級,具備諸侯背景的行商可以直接取得甲級。

第三種因具備特殊資源、特殊道具、特殊技術而登記的行商,具體的評級要根據相關資源、道具、技術的特性進行,該項事務也是評級當中最為繁瑣的一項。

楊銳本來想要做一個細則出來,但是特殊資源、特殊道具、特殊技術所涉及的範圍極廣,特性也各不一樣,難以拿出具體的細則來。

最終楊銳索性沒有制定任何標準,只是規定了一個評級稽核的時間期限,通常都需要10個遊戲日來進行評判,目的便是屆時有時間讓自己親自確定評級結果。

當然了,能夠到達楊銳手中稽核的行商,也是首先經過衛秀兒所領一班子人初審登記過的,即使衛秀兒等人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其實在登記環節也該問詢楊銳了。

行商評級分出個甲乙丙丁層次,評級過程並非就此結束了,同一個級別等級內楊銳還做了細分,每一個等級都包含四個層次。

其中具體的層次劃分細節雖然楊銳不準備公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行商應該都能夠領悟,一級是面向鐵桿盟友的,二級是關係良好的,三級是關係較差的,四級自然是敵對勢力。

楊銳建立商業聯盟的目的便是勾連其他諸侯,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自然要體現出區別。

其中行商登記是體現區別的一個環節,而行商評級則是第二個重要的環節,楊銳可以透過這兩種手段對參與商業聯盟的行商及其背景勢力進行把控。

就比如登記這個環節,楊銳完全可以將敵對勢力或者來路不清的行商排除在外,不給其登記的機會,自然也就排除了其參與的權利。

行商評級環節操作起來也很方便,只需要將各個行商定性之後,某些特殊的商品只面向特定的等級、特定的層次交易,便可以將相關勢力排除在外。

只不過眼下楊銳所想,首先要將商盟的規模發展起來,將各類交易帶動起來,所以並未準備對個別勢力嚴加篩查,畢竟商盟最初的氣氛也需要他們來烘托。

等到商盟真正有所發展的時候,楊銳便可以透過取消登記資格、改變評級層次等手段,輕易取消一些特定行商的參與資格。

屆時行商分出三六九等,諸侯們也能夠更加清晰地看清楚與楊銳交好的必要性。

行商登記和評級的官府公告發布之後,衛秀兒及其負責商盟運作的團隊一下忙碌了起來,頭一批為數不少的行商已是第一時間趕至了臨淄城內,湧向了設在三府內城商盟辦事處。

此時青州資源兌換制度已經取消,商盟辦事處便設在此前臨淄城的資源兌換處。不僅是臨淄城,青州其他郡縣的資源兌換處楊銳也已經打算好了用場。

一個遊戲日時間結束,趕往臨淄城進行登記、評級的行商已是超過了260家,其中9成都是有備而來的,至少手中準備了金幣以上的流動資金。

如此情況之下,總計236家行商獲取到了登記資格,也隨之成為了商盟當中的一員,其中大部分行商僅僅拿到了丁級評級而已,層次幾乎全部處於未確定狀態。

諸侯勢力方面,則只有公孫瓚和袁術兩方派人前來參加了行商登記和評級,分別拿到了甲級一級和甲級二級的評級層次。

所有236家商盟成員,不管層次高低,都拿到了一份商盟相關權力、義務以及規定的簡章。

此時商盟的相關權力、義務以及各種規定,只是楊銳想到的一些內容,隨後的內容補充楊銳準備參考現實當中的一些貿易組織規章來確定。

現實當中的各大自由貿易區域組織,其實都是具備陣營色彩和貿易保護性的組織,其實質與楊銳在遊戲當中的商盟其實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