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資源策略 (第1/2頁)

加入書籤

雖然有縣令忍不住提出了一些質疑,卻都被新任太守程昱勒令暫且噤聲,爾後程昱詳細地講述了一番屯田制的具體措施,其中就包括了甘薯的種種優點,這才使得諸人的疑惑慢慢消除了。

“...屯田制度策劃雖好,但具體實施還需州郡縣三級的悉心配合,由州牧大人負責籌措甘薯秧苗,本太守負責具體監管,爾等則要盡心組織勞力對荒廢土地進行耕種,並且保證耕種者所得佔最後收成的4成,州郡縣三級各佔2成!

各縣諸位縣令大可以算一下,自己所在縣荒廢土地地畝數、可安置耕者數量以及最終預期產量,若是認為該項舉措有益,大可找本太守索要甘薯秧苗。

目前州牧大人所能夠提供的秧苗數量有限,只能在一兩縣內推廣,先到者有後到者無,若是拿不到手中甘薯秧苗也不必著急,州牧大人會盡快提供第二批秧苗過來... ...”

經程昱一番鼓動之後,18個縣中果然有兩名縣令先後主動站了出來,願意首先嚐試進行屯田種植甘薯,而且這兩名縣令還是眾縣令中比較有威望的,兩人分別願意拿出1萬畝耕地及相關勞力試種甘薯。

其實官職能夠做到縣令一級,在場諸人也都有著不低的政治智慧,僅看新任太守程昱這幾日以來的作為,以及青州州兵對其支援的陣仗,大多數人都已經心中有數,也早已知道如何選擇。

只是新政策的推行畢竟有著不少風險,以至於眾位縣令心裡還是有些犯嘀咕,這才應承得慢了一些。

其實遊戲地圖比現實放大百倍之後,人口和土地面積已是相當可觀,根據各縣近來清查的資料,整個北海國目前擁有人口1500餘萬人,總計已開墾耕地面積近5000萬畝,其中荒廢的耕地就接近2000萬畝。平攤到18縣頭上,每個縣大約都有100餘萬畝荒廢耕地!

因此,出面應承的兩個縣拿出1萬畝土地來試種其實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唯獨勞動力籌措方面需要花費時間。因此程昱也沒有要求再提高地畝數,決定就在此二縣先行試點,等甘薯種植效果出來之後其實也不虞推廣不下去。

好在目前糧食生產週期只有4個遊戲日,甘薯種植成果很快就能夠看到。在4個遊戲日之後恐怕楊銳要多準備一些甘薯秧苗了,熟知甘薯產量的前提下,楊銳幾乎已經可以預見甘薯秧苗走俏的情景。

於是楊銳便返回大山城,降低了常規甘薯種植面積,而將超過1萬畝土地都改成了甘薯育秧地塊,以便能夠提供更多的甘薯秧苗。當然,若是4日之後屯田制推廣不開。這1餘萬畝土地就要少收一茬了,不過這點兒損失對於現在的楊銳來講已是算不得什麼了。

接下來4日期間,楊銳仍舊繼續招募州兵,收攏流民,並使程昱將北海5萬郡兵士卒也在第一時間招募滿員。投入到了蓬萊境地圖之中練級。招募郡兵總計花費了30萬金幣,由於北海相府賬戶上本來餘額很少,這一筆錢全部是由楊銳先行墊付的。

按照遊戲之中的人口,每個郡國原本不足2萬的郡兵佔總人口的比例計算,也只與現實之中警民比例相當而已,而此前這些州、郡、縣士卒的作用同樣類似於現實中警察,基本上也就只能起到維護正常秩序而已。

4日時間很快過去。試種甘薯的兩個縣果然傳來了豐收的訊息,兩縣各自拿出的1萬畝普通資質土地,在較為乾旱的氣候條件之下,平均畝產量達到了近10單位,與其他作物風調雨順之時的收成持平!而楊銳等人卻是清楚,這個產量也只是正常甘薯畝產量的一半而已。

在兩縣收穫甘薯的時候。程昱提前傳令各縣派人前往收穫現場進行了驗看,至此各縣對甘薯的產量已是心中有數,對於程昱太守推行的“屯田制”信心大增!

本來程昱只是要各縣派人前來收穫現場驗看,並沒有要求來人身份,不過16縣之中僅縣令就來了10人之多。這10名縣令當場就表態願意大面積推廣程昱所提的“屯田制”;即使縣令沒有親至的其餘幾縣,在此後不長時間也都紛紛前來向程昱稟報,申請推行“屯田制”!

各縣縣令的眼睛都是雪亮的,1萬畝普通地塊的甘薯產量就達到了10萬單位,其中4成歸種植者所有,州郡縣各佔2成,一個生產週期下來縣裡就能夠收入2萬單位糧食,何況同時還解決了種植者的吃飯問題,若是每縣100多萬畝種下來是個什麼概念?

於是楊銳提前所做的甘薯育苗工作也就派上了用場,整整1萬畝的扦插育苗可提供超過50萬畝甘薯所需秧苗,饒是如此秧苗的數量還是太少了一些,不足以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