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四十二章 首推屯田 (第1/3頁)

加入書籤

幾位太守、國相聽過楊銳之言都未立即反應過來,就包括張寧、高順、張遼三人也是一臉的意外之意,這件事情楊銳也只來得及與程昱商議過一次而已,而且最終也沒有定論。

“謝州牧大人提攜!”

張寧等幾人反應過來之後齊齊揖道,此時是在人前,並不方便以“主公”稱呼,於是張寧與高順也是一改此前的口吻,與程昱、張遼二人齊稱楊銳“州牧大人”。

也直到此時,幾位太守、國相才反應過來,相互對看幾眼之後,也都未提出異議來,先後向楊銳見禮示意,表示知曉此事,甚至幾人都很默契的沒有說一句話。

“爾今災禍不斷,各州郡紛亂四起,本州牧得天子厚待,故而欲增加州兵數量,以周護社稷安定。稍後本州牧將釋出招募令,望各郡縣務必給予支援。

此外,本州牧要繼續收攏各處災民、流民,以保各地民生穩定,且諸郡縣收攏災民、流民數量仍舊可抵各項稅收,並作為各郡縣政績考核,諸位須恭行此事,以保證民有所安… …

既然諸位都已知曉本州牧心意,這便各自前往督辦人口、土地、資源清查之事吧,務必儘早將清查結果報予本州牧處,以為決策之用!”

楊銳召集這幾人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傳遞資訊,至於能不能將督辦之事辦理仔細,楊銳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當前最緊要之事還是把握時機儘量壯大實力,至於各項州事楊銳並未打算一口吃個胖子,完全總攬過來。

抵達青州之後楊銳發現,州兵數量原本1萬名的上限已經變作了5萬名,而5萬名州兵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在此數量之內招募州兵是無需額外繳費的,超過5萬名之數則要額外繳納一定數目的費用。

其中5萬名至25萬名之間每名士卒需繳納10金幣,25萬名至5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需繳納20金幣。50萬名至10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則需繳納30金幣,繼續招募士卒需繳納費用還有相應增長!

雖然州兵招募的數量放開了,但這絕對是一件燒錢的事情,以楊銳現在近600萬金幣的身價。也不足以招募起多少州兵來,何況招募而來的只是壯丁,連1階民兵都不是,接下來各種技能書、裝備等也絕不是一筆小的花銷!楊銳也正猶豫著要徵募多少數量的州兵呢。

同時楊銳再次言及收攏災民、流民之事,以補充自己領地的人口,畢竟自身領地與所轄之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自身領地才是根本,至於所轄之地,恐怕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從中獲得的收益還是十分有限的。

楊銳一番話說完,幾名太守、國相又是默然見禮示意表示知曉。隨即在楊銳的允許下各自退去,楊銳上任青州州牧第一次推行策令竟然碰了個軟釘子,沒有得到任何一郡國的正面支援。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楊銳對此也有心理預期,他並沒有打算一下就將整個青州全面掌控住。州牧的身份、權利本來就約束了郡國的權利,各郡國現在的態度也都實屬正常。至少楊銳還有北海國可以率先垂範,他安置程昱為北海相正是做此打算的。

接下來楊銳便召集張寧、高順、張遼諸人,帶兵10餘萬人護送程昱前往北海國上任,以配合其控制北海國諸項事務。

在傳送至北海國治所劇縣之後,楊銳命程昱、高順、張寧、張遼幾人帶兵迅速接管了劇縣城池,同時程昱也以新任北海相的身份。再次召集北海各縣縣令前來議事。

北海國下轄18縣城,是青州諸郡國中縣城數量最多的,不過其人口數量卻是幾個郡國之中最少的,這也為楊銳、程昱在此地展開手腳提供了條件。

雖然程昱之名比較陌生,但是此時郡縣兩級的關係顯然要比州郡、州縣要緊密得多,程昱召集各縣令的訊息由相國田長史派人透過傳送陣傳達出去之後。不出一個時辰時間,各縣縣令已經悉數到齊。

而負責通傳訊息的這名田姓相國長史正是此前被楊銳召集到臨淄那人,他對楊銳的作風已經有所瞭解,此時選擇了主動配合楊銳與程昱的策令,各縣縣令能夠如此快聚集到劇縣。也與他的積極號召有關係。

北海各縣縣令一級主事人已經聚齊,程昱便出面履職並傳達了楊銳此前的一系列針對性舉措,要求諸位縣令積極收攏流民,積極進行人口、土地、資源清查,積極徵召壯丁等,尤其是人口、土地、資源清查,程昱限期各縣城於15日內清查出個大概來。

這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楊銳所提兩項措施的順利推行,程昱也急於想要知道這兩項措施的具體效果,所以才突出強調了幾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