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秘會(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流亡者偽裝成張庭軒派遣計程車兵,在不易被覺察的道路晝伏夜行,風塵僕僕,遇到張庭軒的守衛,他們謊稱已確定核桀荼烏等人將人類送往蓖籮國,故而張大人叫他們從去綠谷隘口的秘密通道撤兵。只有一次沒能矇混過關,僵持著正無法收場之際,達爾幹秘密派遣的那些偽裝士兵也正好趕到,兩方人馬所言一致,才沒被揭穿。

“張庭軒為何要阻止我們進入扶桑城?”周雨江問。

“只要邦靈的病不好,他們就可以一直醫治,那樣就會有理由無止境地中飽私囊,儘管他們現在已經為治療邦靈掏空了國庫、刮盡了民脂民膏,但人心不滿,貪婪也是無止境的。所以當你說可以治癒扶桑樹後,他怎麼能無所警惕?幸運的是他不相信你真能做到,否則早成了他們刀下亡魂,”核桀荼烏回答,“令人心憂的不只是張大人,還有後面為他撐腰的權傾朝野的金璞玉、劉緹鶴等大官們,也許更大的幕後陰謀是我們不敢想的。”

“你是說肭仂大王的弟弟肭仂坶?”周培江問。

核桀荼烏和達爾幹同時轉頭驚訝地看看二人,問他們怎麼知道。

“是仝袤告訴我們的,”周雨江回答,於是把肭仂靼澤重託仝袤的事情大致向核桀荼烏講了。

臨到天陷階,他們遠遠瞥見翎公子帶領著一隊家丁模樣的人在路口駐紮,翎公子是從霓河彼岸來的王親國戚,核桀荼烏不知道其為何在此,於是率領兄弟們悄悄繞開了行走。越接近扶桑城越安全,也越更需要隱蔽,他們只能在白天休息晚上趕路。

由於知道肭仂坶欲行叛逆,怕國有驟變,核桀荼烏先行一步進城面見肭仂祖,但沒遇到王上,他只好入見太后,太后屏去左右,仔細聆聽了核桀荼烏的這趟行程如何艱險、如何受阻,為什麼沒能抵達蓖籮國而要折返扶桑城,並告訴太后周雨江二人可以治癒邦靈。

“你相信他倆嗎?”太后問。

“不妨一試,” 核桀荼烏點點頭。

“只怕日後惹人笑話,說我泱泱大國,竟要兩小孩治癒國患。”

“太后曾記否,昔日邦靈不愈,就有小孩街市上唱起歌謠:國之殤,扶桑亡。天若健,亂朝綱。不枉小孩歌,當得小孩往。先王聞之,嘆曰:‘孩子乃國之重器也,日後只怕這邦靈之患需小孩能治。’”

太后忽然抬頭,方又想了想說:“看我,年歲大了,也不記得。又加近日事雜,竟差點誤了大事,今日天色已晚,待明兒我派人和你去,將他們接進宮來,我給王兒說,叫他親自去見那兩個孩子。”

“事幹重大,只怕夜長夢多。”

太后點頭同意,即喚小廝去密請太后的親信,小廝領命而去。

“啟太后,有一事小的不知當不當問,”核桀荼烏稟道。

“你是說親王肭仂坶?”

“是的,不知……”

“我雖待你視如己人,然而此乃王室家事,你且不知為妙,免日後身受牽連。”(是大伏筆)

“太后為我們著想,教訓得是,小的謹記。”

一盞茶時間後,幾個親信趕來,太后令他們隨核桀荼烏去,將周雨江和周培江兩人先秘密接入賢臨館暫住,那賢臨館是王城專門接待重要來使的秘密行宮。臨出門時,太后叫道:“核桀荼,你們流亡者對先朝的幫助功不可沒,太后我時時謹記著呢!倘日後童謠成緘,朝綱不維,還望你能帶領流亡者依然站在正義一邊。”

“請太后放寬心,我必鼎力而為,”說完,核桀荼烏辭別太后,隨親信出了王宮。

趁夜進了王城,流亡者不便入宮,將周雨江和周培江轉交給太后的親信,二週與完成使命鬆了口氣的流亡者依依惜別後,隨親信轉進賢臨館。館內雖華飾綾羅、暖爐香茶、紗帳絨被等一應俱全,吃住行止都有人侍候著,但陳設老舊,清冷偏僻,算是一個不錯的王家驛館。美美地用過晚餐,躺到床上,隨意伸展四肢,身心俱已放鬆,才覺得這連日來的奔波折騰是前所未有的勞累,可以安穩舒適地休息了,偏偏睡意全無,兩人隔著床簾帷幔趣味盎然地聊著這神奇的旅程。想起學校的老師同學和相繼離開的我們,先是王萬志和胡光勇,接著李方貴停止了探索的腳步,之後便是我,始終音訊了無,再後來,陳永和劉富寬又落手狼爪生死未卜,只剩他們兩個了,又覺難過起來,猜測幾回、嘆息幾回,才各自側身面牆進入了夢鄉。次日起床已近未時,沒有鬧鐘,沒有閒人打擾,總算是睡到自然醒了。推開窗扇望出去,庭深院沒、垂蕉睡荷、茂竹幽林、浮橋溢水全都掩映在一片瑞雪之中,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