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章 虎踞龍盤眺北戎 (第1/3頁)

加入書籤

提到巨闕,張太白的神色未有明顯變化,他靜靜地撕扯著羊肉,邊嚼邊搖頭:“只是一把劍罷了,兩派多年交情,老友何故突然提起?”

顯然,他有意避開關於門派禁劍的話題。孔慕賢察言觀色,手腕一抖,毫不顧忌地拿起一塊羊肉。

“我已遣大弟子文般若前往北戎的京都陵陽。這孩子資質出眾,近年來在江湖上也闖出了些名堂,頗有些你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他繼承了你的劍。有時看著他,我不禁想起你。”

“想起我什麼?當年不過是個肆意殺伐的浪蕩子。巨闕劍因我沾染了過多的煞氣,老友若真的關心這個弟子,最好勸他別對這劍太過執著。”

張太白的目光中透出一絲落寞,顯然不願回憶過往。孔慕賢聞言,嘴角含笑,略帶玩味地搖搖頭:“雛鷹已展翅成為大鵬,他如今已是殺人書生,一直仰慕著你。若他知道你出關入世,必定會隨我一同前來。”

“老友莫要戲言,今日飲酒吃肉,我罪孽深重,早已無心下山。”

張太白扔掉啃淨的骨頭,捲起袖子,不停地往火堆裡添柴。孔慕賢看了看天空,微微一笑:“天色尚早,老友的話不必說得太絕對。”

二人相視一笑,彼此間似乎都有所保留。

“你當年沒收般若為徒,卻把劍傳給他,我明白你的意圖。但這孩子年紀輕輕,已經揹負太多。除了劍門和儒門,我還為他安排了其他事務。”

孔慕賢說完,目光轉向西方。張太白聞言,首次露出驚訝之色,但轉瞬即逝,恢復平靜:“多些經歷對他有益,江湖廣闊,才能理解世事的深遠。”

“我們暫且不論後輩,即使你已無心天下,刀門的舊傷仍需關注。你在此處青燈古雪,不理世事,南戎州的墨衣人可不希望劍門安寧!”

孔慕賢話語中藏有深意,張太白聞言眉頭微蹙:“閣下說笑了,無論是劍門還是太京州,此刻都不安寧。旱災五年,朝廷無力扶持,百姓流離失所,老友你身處水鄉,難以體會這種苦楚。”

“十三年前,我就告訴過老友,與其放任諸侯殘害百姓,不如像我一樣反叛自立,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孔慕賢的目光充滿挑釁,張太白卻輕鬆擺手,對此毫不在意:“畢竟我們都是讀書人,諸侯的領土由西梁朝廷決定。私自封地建國,就是背叛正統,不論西梁如何衰敗,我絕不做有悖公正之事。”

這番話直截了當,不留情面,尤其對於儒家來說,他們以禮法為根基,如今卻有儒門中人首先背離,這無疑是極大的諷刺。而孔慕賢不僅做了,還以此為理據教誨他人。

“太白兄或許久居山林,世道已混亂不堪,權謀高於道義才是生存之道。你若看透一切,我不干涉,但結果只會讓太京州日漸衰敗,任人欺壓。就連當年被你驅逐的刀門流寇,如今也捲土重來。你只能在望鵠樓上聆聽刀劍的哀鳴,空自嘆息!”

他所提及的,正是李擎蒼,關係到劍門的存亡,張太白再清高,也無法忽視:“陸兒曾提過此事,聽說是李岸然狂妄之子,在此樓清洗我劍門分支。”

他的語氣平淡如水,山上的北風刺骨,隨著張太白的氣場變化,孔慕賢感到更寒了幾分,緊了緊身上的長袍,將手伸向篝火取暖。

“此事關乎劍門的榮耀與生命,太白兄豈能坐視不理?”

“當然不能輕易放過。我聽說不僅是那個年輕人,李岸然也不滿足於在南戎州安度晚年,竟想在我這冰雪之地清算舊賬。江湖事,江湖了,如此也好,出關不遠行,一併解決,求個心靜。”

火光照亮張太白的眼眸,跳動的火焰在他深邃的眼中閃爍,孔慕賢望著他佈滿歲月痕跡的臉,心中湧起一絲苦澀:“我們都已老去,但無論是朝廷還是江湖,都缺乏接班人。李岸然北上,老友不可輕視,他在森羅大地上殺出一條血路,被你逐出後,帶領刀門殘部堅韌生存至今。即使他是你的手下敗將,每個經歷過生死拼殺的人,都值得我們重新評價!”

他的話語出自真心,然而這片大陸上的每一位霸主英豪,都不喜歡別人這種憐憫弱者的口吻。

“老友是在質疑我是否老矣,無法對抗李岸然的刀?”

張太白眉毛一挑,目光緊鎖孔慕賢,孔慕賢則鎮定回應:“我瞭解他這些年所為,只是善意提醒老友謹慎行事。你的劍術雖已登峰造極,但尚未達到太京前輩開創州國的境界。如果你掌握了他的劍意傳承,我才會真正安心!”

話音剛落,張太白突然起身,讓孔慕賢大吃一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