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荊棘劍,下天山 (第1/3頁)

加入書籤

故事雙線發展,墨林所在之地向北跨越三州,此刻並不寧靜。

西梁歷一六二年,北戎歷鴻靈十三年九月十四。

西梁北部邊境的東陲,太京州。

太京州雄踞東北,疆域廣闊,在十九國中名列前茅,然而地形險峻,崇山峻嶺常年被皚皚白雪覆蓋,濃霧瀰漫,久不消散。

惡劣的氣候使得土地雖肥沃,人煙卻稀疏。強壯的耕牛頂著霜凍的鼻孔,在冰天雪地中開拓出堅韌的溝壑。無論是州民還是牲畜,都高昂著頭,凝視著並不熾熱的太陽,黑色眼眸在白睫毛下閃爍,透出一股不屈不撓的光芒。

然而,這片崎嶇之地並未孕育出暴民,反而滋養了最質樸的民風。北戎州和中都府以北的三大邊疆國中,樓蘭有馳騁天下的駿馬,北漠有堅不可摧的鎧甲,而太京州則擁有令世人夢寐以求的藏鋒劍!

此說法源自劍門的存在,劍門是江湖八大門派之首,無論十九國還是東瀛諸島,都對其心嚮往之,凡有人煙之處,劍客的傳奇故事流傳不息。

劍行者跋涉千里,穿越冰雪覆蓋的五十州。

江湖中流傳的劍歌,常被吟唱,然而並非所有劍士都源於劍宗,身著白衣仗劍行俠的不在少數,然而真正的劍宗弟子,其風采並不相同。

劍宗之人,身背沉重的鐵盒,內藏銳利之劍,然而劍盒卻封閉無隙,粗大的黑鏈環繞其中,如同黑龍在胸前交織,這已是江湖中十三年來共知的秘密。

劍宗弟子,劍在身卻不能用,謂之封劍以止殺戮。

故此,江湖中的劍客皆非劍宗一脈,真正的劍宗從不握劍,逐漸成為了一種嘲諷的傳說。

太京州的北都,名為瀝陽。

神州大地峰巒疊嶂,為彰顯帝王的威嚴,都城多建於山之巔,如西梁皇城凌駕於各國之上,北戎州的京都陵陽亦然,瀝陽城也不例外。

只是瀝陽倚靠的山峰更為雄偉,猶如北方天地間的支柱,名為衍羲山。

在瀝陽城的西四條翰公街上,矗立著一座九層高樓,壯麗宏大,構造精妙,既有尊貴的氣派,又透出江湖的狂放氣息。

霜花樓,太京州最大的官府酒肆,出自蒼山鬼手的另一傑作。

太京州不如陵陽繁華,大雪覆蓋著毛皮大氅,街頭稀疏的腳伕搬運貨物,底層是市井百姓的聚集地,酒令拳聲熱鬧喧囂;中層則是仕途者的休憩之處,絲竹之音悠揚,偶爾有江湖豪傑舉杯交談,各自隱藏著內心的熱血激情。

頂層的暖閣,平日裡人跡罕至,但在九月十四這一天,卻人滿為患,兩大陣營坐滿其中,一方白衣飄逸,一方黑衣莊重。

黑衣者正是劍宗弟子,背上鎖劍,胸前鏈鎖,特徵明顯;白衣人群中卻無人攜帶兵器,反而手捧書卷,腰佩溫潤的美玉。

黑白兩色,彷彿陰陽對立,八層和九層的人靜坐在椅上品酒,沒有推杯換盞的喧鬧,也沒有虛偽的客套,看似毫無關聯,但江湖中人偏愛這種錯綜複雜的糾葛。

九層之上,人群稀疏,兩位公子,一黑一白相對而坐,燙酒細品,身後各站著幾位侍從。他們倚欄觀風,外面的大雪紛飛猛烈,而暖閣內卻春意盎然。

“這座城池常年雪覆,風蝕嚴重,能屹立不倒,確實需要一番苦心經營。”

說話者身著白衣華服,披著白狐裘,頭戴金冠,手持南華經,鳳眼含媚,面如白蓮,清秀中透著一股青蓮般的韻味。

\"孔笙兄遠道而來,東陳州地處不渡江之畔,你習慣了江南的婉約,想必對我們這片北地雪域的粗獷不太適應。不過雪飲三燒確是難得的佳釀,平日裡連我們劍門的長輩都視若珍寶,深藏衍羲山的地下,今日能以此款待,可見我們劍門的誠意之深。\"

說話者長鬚飄搖,胸膛拍打,面龐無皺,披肩的散發和厚重的衣衫無法掩蓋他身上環繞的粗壯鐵鏈,背後揹著一柄狹長的鐵盒,內中藏著的應是一把沉重的戰劍。

孔笙聞言,嘴角微揚,溫文爾雅地拱手笑道:\"聽你這麼說,孔某真是有幸。我向來愛酒,這次定要盡情享受,再次感謝張陸兄的款待。\"

張陸開懷大笑,推開桌上小巧的瓷杯,示意隨從捧來一罈滿滿的美酒,當著孔笙的面豪飲而盡。瞬間,酒香瀰漫整個樓閣,久久不散,他痛飲之間,呼吸依舊平穩,內力之深厚可見一斑。

孔笙生性文雅,不常與這般豪放之人交往。此刻,看著張陸那吞嚥時滾動的喉結,以及隨著酒液滑落而凸顯的青筋,他不禁輕咽一口口水,笑著舉杯淺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