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章 亂起 (第2/2頁)

加入書籤

安帝嘴角微揚,言道:“靖恩郡主自幼與寧安縣主交好,況且顧恆之還是沈佑的舊部,有了這層關係,就算將來查出顧恆之的確是被冤枉的,與他的關係也不至於弄僵。而燕朝歌既是我皇室宗親,又是老皇叔膝下唯一的孫輩,不僅身份足夠,堪以審理此案,而且他幼承庭訓,也定當秉公執法,不至於失了公允,朕看他們兩人正好合適”。

,!

德田大營,安遠山死死地盯著手中的書信,紙上“速領兵來京”,這幾個字顯得格外刺眼,站在一旁的王起皺起眉頭,說道:“老安,這已經是第二封密信了,京中傳來訊息,說是大將軍已經被幽閉在府中,眼下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你還在這裡磨嘰什麼,難道真的準備替大將軍收屍不成?”。

“老王,我知你心急”,安遠山重重地嘆了口氣說道,“可是無詔入京,罪同謀逆,萬一有失,不但救不了大將軍,反而更會讓他身處險境”。

王起搖搖頭,指了指那封信,問道:“字跡是大將軍的,這總錯不了吧?帥印是咱們臨川衛的,沒錯吧?老安,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難道你忘了大將軍平日裡是怎麼對咱們的嗎?還是你膽小怕事,想背棄大將軍?”。

安遠山聞言,頓時怒起,說道:“老王,你也別用激將法,大將軍對咱們恩重如山,老安這條命早就交給他了。這樣,咱們做兩手準備,你我左右先鋒軍即刻派兵佈防,調配兵力部署,一切小心行事,切莫走漏風聲,引起帝都警覺。另外,我再派遣兩名得力的前哨,速去渭城打探大將軍的訊息。若是一場誤會,固然最好,倘若大將軍真是危在旦夕,咱們便伺機救人,只是此事絕不可莽撞”。

當晚,兩封密詔分別進了郢都城,沈月明和燕朝歌接旨後,皆大吃一驚。

一來,兵部侍郎盛大人竟是被鎮國大將軍顧恆之所殺。二來,此案居然牽扯到謀逆叛國之罪。沈月明忽然感到一陣涼意,許久才發覺後背早已溼透,望向窗外,風吹草色漸風起,已是深秋,隆冬將近……。

任鳳池閉上眼睛,沉默半晌,手中握著皇帝的親筆密函,命他暗中檢視駐守在郢都附近的臨川衛,近日是否有調兵的跡象。

其實昨日夜間,便有手下回報,駐紮在德田和武都的臨川衛,突然有了異動,而距離上次換防不過半年時間,按理說不至於這麼快發生變動。他想起在別鳳坡時,黑衣人說過的話,心下了然,暗歎道:“李夫人,你真是好手筆,原來竟是想要顧恆之的命”。

錢訊站在一旁半天,見他久久不語,只得輕聲提醒道:“督主,宮中的密使還在等您回話呢。如今既非戰時,又無詔令,臨川衛居然敢擅自調兵,連陛下都來函相詢,此事非同小可,咱們該如何回稟帝都?”。

任鳳池睜開雙目,寂靜如水,緩緩說道:“你隨密使一道趕回渭城,面見陛下,就說臨川衛確有調兵之舉,提請陛下當心蕭牆之禍”。

錢訊領命疾去,任鳳池盯著他的背影,喃喃自語道:“究竟是何種緣故,你居然要殺了顧恆之?”。

南側的廂房內,古樸無華,清冷優雅,蕭簡在案前撫琴,青銅色的香爐冒出縷縷輕煙,有股淡淡的梅花香。

燕朝歌一襲青衫立在窗前,雙手覆立,道:“還是雪頂寒梅,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倒是一點兒都沒有變”。

一曲終了,蕭簡緩緩起身,言道:“殿下就要回京了,此番渭城的風雨可不小,可別將自個兒折了進去”。

燕朝歌聞言,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說道:“承蒙掛懷,好歹本殿下還是姓燕的,當今陛下是我的嫡親叔父,風雨雖起,但足以自保”。

他看向蕭簡,收起眉間嘻鬧之態,“阿簡,一別數年,如今老友相聚,故人重逢,是不是當浮一大白?”,兩人相視而笑,同時開口道:“允之,文雋”。

兩位同樣出色的少年,一個芝蘭玉樹,一個萃雪清華,相對而立,極具月華之彩,十萬清流,竟連眉宇間都有幾分相似。

:()皎皎少年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