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章 皇嗣 (第2/2頁)

加入書籤

燕旋知道自己死期將至,臨終前吐露出這個大秘密,對於猜忌心極重的孝安帝而言,無疑是如鯁在喉,怕是要寢食難安了,尤其是廢后之子,究竟是誰?

永瀾河,是自宣平取道郢都的最佳路徑,天氣晴好,風力順暢之時,不出兩日便能到達,眾人協助宣平縣丞閻闕處理完漕幫的事務後,便登船而去。

,!

臨出發時,閻闕曾派人送來一封信,指明交給蕭簡,信中只有一張白紙,正中間有一滴墨漬,蕭簡看完信後,對信使說道:“請轉告閻大人,他的心願,蕭某銘記於心,必不使明珠蒙塵,當還碧渠君子一世清白”。

沿河兩岸,風光優美,碧浪白沙,輕霧氳氤,沈月明和燕朝歌正興致勃勃地站在船頭,一會兒找來魚竿垂釣,一會兒竊竊私語說個不停,兩人剛剛經歷生死,又並肩作戰,情誼自是深厚了幾分。

燕同律遠遠地看著他們,不禁感嘆道:“無憂之人心大,無慮之人致遠,他們兩人倒是很會找樂子,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

蕭簡瞥了他一眼,淡淡地笑道:“如此年華,正當時,只盼他們這一世都如今日這般快活如意”。

任鳳池獨自一人立在船尾,清風微涼,已有幾分秋意。那晚之後,他夤夜出京,一來是聽聞了皇家的秘辛,唯恐皇帝遷怒,不如消失幾日,待事情淡忘了再說。二來,他本是此行的宣撫使,奉旨前往淮凌,又肩負著皇子安危,孝安帝到底是心疼燕同律這個兒子,當下也沒有多說,便答應了。

他的腳程很快,隨行兩匹快馬,換馬不換人,一路直奔宣平而來,剛好趕上燕同律等一眾人員離岸啟程。

因眾人皆是此案的參與者,任鳳池便將前因後果交代清楚,聽到燕旋認罪後,當場服毒自盡時,大家心中一陣唏噓,終究是嫡皇長子,落得這個下場。

只是,其中牽扯出燕旋並非皇家血脈的事情,任鳳池隻字未提。

當晚,他獨自去覲見了燕同律,告知其中的隱情,並傳皇帝的密旨,命他暗中調查廢后之子的訊息。那晚,信王房間的燈,一直亮到天明。

翌日清晨,任鳳池早早醒來,走到甲板上,看著兩岸的風景,水霧彌天,青山若隱,心中仍在驚歎,原來堂堂的陵王殿下竟是韓閔的後人,難怪會如此精通鑄銀之術。

遙想當年,端慧皇后恩寵日盛,父兄更是手握重兵,一朝誕下嫡皇長子,若無意外,這個孩子必定會被立為太子,登基之時,她便是未來的皇太后。可究竟是因為什麼緣故,讓她做出換子的決定?被調換的孩子究竟去了哪裡?可還在人世?

此外,他曾在威遠侯府見過少時的端慧皇后,知道她自幼果敢聰毅,心思縝密,又有什麼原因?讓她居然在皇宮之中私會情夫,還被人當場捉姦在床,最後以那般不堪的理由,落得極為淒涼的下場?

任鳳池越想越覺心驚,離京之前,孝安帝慎重地交代他,一定要儘快地找出當年的真相,只是如今年代久遠,當年的知情人幾乎已死絕殆盡,這千般頭緒又該如何查起?他難得揉了揉眉心,無奈地嘆了口氣,林雅音,林皇后,林家長姑娘……。

第三日清晨,船停靠郢都的福來港,眾人下了船,在城中最大的客棧安喜樓住下。休憩間,只見街上人聲鼎沸,物品豐盛,沿街叫賣聲此起彼伏,卻絲毫不顯雜亂,不時還會有巡邏計程車兵經過,整座城鎮顯得有條不紊,治安良好。

沈月明隨手拿起小攤上的泥娃娃,眉清目秀,顧盼流彩間竟似活了一般,煞是好看,頓時愛不釋手,便一口氣買了七八個,喜得那老闆眉開眼笑,甚是殷勤。

“對了,老闆,這郢都城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不知當下的守軍是誰?”,沈月明隨口問道。

老闆連忙答道:“上個月剛剛換防,一大隊人馬從城中經過,那可威風得很緊。聽說是臨川衛,鎮國大將軍顧恆之座下的左前鋒將官安遠山,安將軍。喏,從南門出去,不到三十里便是德田,他們就駐紮在那裡”。

:()皎皎少年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