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6章 潛伏的難題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無論是新京的帝冠式,或者大上海的本國式樣,亦或者新區的東方式,其中歸到底,都意味著一點一東方民族意識的覺醒,這種民族意識的覺醒,於建築上的展現,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民族心理、民族自尊的展現,所以,請你們不要抱怨,我們是在浪費建築資源,如果我們這是浪費的話

視線的餘光注意到董大酉朝自己走了過來,孫吉特意把聲音微微一揚。

“那麼歐美各國所採用的諸如巴洛克之類裝飾風格,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對於歐洲和美國來說,你們有你們的建築風格,同樣,在東方漫長的歲月中,我們也有自己的審美觀點,而現在,我們所嘗試的正是將西方的現代建築文明與東方的傳統建築風格相結合,諸位,我想你們不僅不應該抱怨什麼,反而應該慶幸,因為相比於你們的同行,你們在這裡所得到的,所學習的,都將會使你們在未來亞洲,擁有更多為廣泛的市場……”

雖是對方是臺灣人,但董大酉還是從孫吉的這一番話中,對這個青年建築師產生了好感,加之先前從王華彬那裡得知,孫吉是丟棄了偽滿的要職,從東北“逃”至關內,自然好感也就更濃厚了。

“你好,孫先生!”

在董大酉向孫吉伸出右手時,孫吉笑了,笑容很燦爛,那是年青人應該流露出的笑容,可是隻有他自己才知道,為何會笑出聲來。

電燈下,製圖桌上,憑藉著記憶,孫吉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繪製出了一張簡易的圖紙,隨後,他看著圖紙,在腦海中反覆回憶著,與董大酉在建築規劃室內目睹的那張圖紙上的每一個角落,以儘可能的完善這一張圖紙。

“嗯,應該沒有什麼遺漏之處了吧!”

看著繪圖板上的圖紙,孫吉自言自語著,半個月前,在那棟建築投入使用之後,他便盯上了它,只不過因為投標建築行的關係,他能做的僅僅只是遠遠的打量那座防衛森嚴的建築,而為了獲得這份圖紙,他一直在尋找著機會,終於,現在透過董大酉的關係,他能夠一睹那棟建築的草圖。

“科技情報中心!”

唸叨著這個名字,孫吉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細縫兒,從他來到這裡,即便是作為一名建築工程師,他仍然從許多施工機械中,發現北方公司在技術上的一些過人之處,比如像那種反剷挖掘機,從理論上來說,是一種液壓式的挖掘機,儘管他拍攝了一些照片,可是國內的企業透過對照片的分析,卻認為極難仿製,除非弄到實物或者圖紙。

獲得實物,根本就不可能,與其它任何一座城市不同,公司新區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面私人領地,公司透過一切方式,限制外人的進入,嗯,更準確的說辭應該是限制“非官方渠道進入”,即便是有人以訪客的名義進入,也很難接近那些機械,因為機械裝置有專職的操作工,有特定路線,現在,在這裡甚至有一個笑話,外來的小偷偷走一包釘子,卻因為不會走路,而被公司保安抓獲,實物沒有辦法,那隻能在圖紙上想辦法了。

幾經打探之後,一無所獲的孫吉最終還是把視線投向了剛剛成立的“科技情報中心”,故名思意,那裡或許正是北方公司的技術大本營,問題在於,如何進入那座防衛極為嚴密的建築,想進入那裡,首先必須獲得建築圖紙,而董大酉正是他獲得圖紙的敲門磚,作為中國名氣最為響亮的建築設計師,董大酉和許多建築行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設計科技情報中心的建築,同樣也在其中,也正是從那時起,孫吉便一直等待著與董大酉的結識的機會,直到兩天前的餐會上,他終於成功了。

而更令人慶幸的是,幸好,那座建築的設計初衷並不是用於“科技情報中心”,而是公共圖書館,這使得事務所得已儲存平面圖紙,用於展示其設計。

在人行道的內側,一道半牆半柵的院牆後方聳立著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這棟樓房地面四層、地下三層,左右結構對稱。這棟建築引人注目的是正門外立面前,有六根古希臘式的圓柱,而在正門上方,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