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5章 共同之處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嘟、嘟嘟……”

各種各樣的哨聲在街道兩側迴盪著,手中拿著旗幟的工人在街道兩側的建築工地的頂部或者下方指揮著,升降機、吊車不斷的輸送著各種各樣的建築原料,在新區主幹道兩側,準確的來說是新區中央區,一棟棟現代建築,正在迅速的施工。

百貨公司、電業大樓、公司總部、大型飯店……在中央區除去公司總部建築群外,或許更為重要的就是商業區的建設,與此時各地興建的現代混凝土建築不同,在中央商業區的幾乎每一棟建築都是東方式的,建築風格均為中國傳統風格和現代風格相結合,幾十年來的西風東漸,此時的中國現代建築,已經開始擺脫西方的影響,西方的現代建築技術與中國傳統風格的結合,正處於這個時代的主流,而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平均參與其中,甚至包括正參與興建大上海計劃的董大酉等人亦參與設計公司新區的建築。

在一片建築工地上,頭戴著安全帽的王華彬偶爾會將視線從施工圖紙上轉移到公路上,在主幹道兩側的非機動車輔路上,堆積著大量的積土,那是正在開挖的下水道,這種施工場面在新區隨處可見,畢竟,按照市政建設的第一原則,下水道建設從來都是與水電路相同,擁有第一優先權。

“怎麼還沒到?算算時間,應該差不多了啊!”

此時,心情有些焦切王華彬正在等待的“老闆”——董大酉,這會卻正悠哉、悠哉的在公路邊,仔細檢視著下水道的設計,幾乎是在進入主幹道後,董大酉便注意到道路兩側高達數米的積土,作為一名建築師,他自然知識,這種在道路兩側連綿數公里的積土是開挖下水道時留下的,不過因為規模的關係,他才會在看到幾名手拿圖紙的建築師後,特意下了車,同他們交談起來。

“……為了保障地下室的排水,新區的下水道標準埋深為地下10米,這可以保證地下負三層都可以擁有良好的地下排水設施,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形,下水道的出口……”

“從排水道至拱頂高為3。5米,其中排水道深1米,寬1。5米,排水量……”

看著圖紙上的資料,董大酉甚至覺得在北方開挖如此規模的下水道設施根本就有些浪費之嫌,而看到水道兩側1米的“維修步道”時,更是驚呆了,而看著圖紙中那密集的路面排水通道,董大酉似乎明白了。

“防空洞?你們把防空洞和下水道結合在一起了!”設計的意圖被董大酉一言道破時,方樸川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除去將供水、供電、供暖都融入市政下水道外,又將其同人防與其相結合,是董事長提出的,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新區的多功能下水道都是第一例,而現在,竟然被董大酉一語道破了。

果然……在方樸川的驚訝中,董大酉連忙解釋道。

“是排水通道太密集了,每隔二十米一處,而且尺寸也很大,顯然是留作通氣之用,還有這裡,排水孔這裡設有一層反l型,與普通的直線式排水孔不同,這個設計我見過歐洲的一些防空洞中有采用過……”

接連點出下水道的幾個設計特點,董大酉又指著幾輛正在拉著土的渣土卡車說道。

“你們在開挖的時候,土壤都是分開的,內層粘土置於外側,又特意用渣土車運走,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些土壤應該是運往磚廠對吧!這種粘土是最好的燒磚原料……”驚訝的看著董大酉,如果說先前方樸川只是驚訝的話,現在恐怕是震驚了,果然真應了那句盛名之下無虛士了。

“佩服、佩服!”

接連感嘆著,方樸川手朝著城外的方向指了過去。

“新區建設僅只是一期工程的建設量都是極為巨大的,按照幾個月前制定出來的甘特圖,新區一年需石材30萬立方米、用磚萬塊。為了充分保證石材的供應,在公司在後山開設了採石場,並正在修建一條臨時輕便鐵路線,將石材透過輕便鐵路直接運至城內施工現場和建材儲備場。在水泥和建築用磚的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