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2章 理論 (第1/3頁)

加入書籤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同樣也是國家的命脈。

而中國呢?西方學術界一直認為只有海相沉積盆地裡才能有豐富的石油。因為石油的生成除了溫度、壓力和時間以外,還要有大量有機物和良好的沉積層。而當中外學者透過對中國東部地區的勘察發現,中國東部為廣泛的在恐龍滅絕以後形成的地層所覆蓋,基本上是陸相沉積盆地。因此,他們斷言: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從布克威爾德丟擲“中國貧油論”,並得到美孚在陝北採油的失敗的佐證,似乎中國真的就是一個貧油國,似乎石油這種20世紀最重要的能源是與中國無緣的。

光禿禿沒有一絲植被存在的山領、一道道黃土溝壑、風捲著沙土,撲面而來的塵暴,玉門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那種“空山不見鳥、風吹石頭跑”的地方,而在玉門以前,有一座老君廟,這座建於清同治二年的道觀,在過去的幾個星期中越發顯得熱鬧,一座座帳篷圍著破舊的老君搭了起來。

與此同時,一隻只駱駝隊每日不斷往返在老君廟,騎著駱駝的的“城裡人”每日都在當地人的好奇中,在那裡挖著,尋找著,似乎在尋找著地下的什麼東西。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在這片滿是石頭與黃土還有沙漠的地下,尋找石油,實際上就是一種豪賭,實際上,尋找石油本身就是一種豪賭,有無數人用自己的全盤皆輸,告訴人們,尋找與開採石油就是豪賭。

而數以千百計的,在這場豪賭中失去一切的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每一個後來者石油業最重要的一課。

你可以拼命鑽井。你可以鑽出很好的油井。你可以在一個理論上應該湧出石油的地方鑽井。

可你還是有可能會失敗。

損失金錢。

陷入破產。

這似乎就是石油的規律,有人一夜發了財,成為富豪,有人慘遭失敗,選擇用一發子彈結束自己的生命。

成功或者失敗,就是這麼簡單,雖說成功與失敗不過只是一線之隔。可那一線之隔卻意味著天堂與地獄。

在破舊的老君廟內一間土坯廂房裡,這裡掛著一張大比例尺地圖:這是在過去的三個星期之中,考察隊沿著老君廟為中心繪製的一副地圖。每天,孫建初、嚴爽、靳錫庚等人都會用藍鉛筆畫下的彎彎曲曲的線條標出他們從地質學的角度上推測的可能存在石油的位置。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孫建初、嚴爽、靳錫庚等人一直從事著相應的地質勘探準備工作:繪製油層的長度和深度,取樣,繪製山谷的曲線和外露岩層的結構,勘探山谷的兩側。這是漫長而又使人疲憊不堪的工作,尤其是在這樣艱鉅而又日益惡化的條件下。

就在前一陣子,一場沙暴幾乎奪去了幾名勘探人員的生命,曾經有一次嚴爽失足滑下山腰,雖然人一點傷都沒有,但他那珍貴的銅製經緯儀摔了個粉碎。還有一次在過河的時候,一匹馬滑倒了,靳錫庚的照相機掉進了河水中,鏡頭摔碎了,再也不能使用。

總之,在這裡他們遭遇了太多的磨難,但是他們依然堅持著,正像許多石油的故事裡的主人公似的,他們憑藉著過人的毅力堅持著,而每天,到了晚上的時候,他們又在帳蓬裡,藉著粗纖維燈芯在羊油中燃燒時放出的微弱光芒,然後開始繪製著他們的地圖和地質草圖。等他們繪製完地圖後,他們還需要總結著一些地質上的發現,尤其是一些“有趣”的發現,而在討論那些勘探中的發現時,他們偶爾會迷茫甚至會疑慮,但第二天他們依然會收拾起一切,準備新一輪的勘探,儘管孤獨與寂寞陪伴著他們,但是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孫建初、嚴爽、靳錫庚等人,到處考察,以尋找那“傳說”中的黑油,他們找到了一些油砂,甚至於找到了油苗以及外冒出來的石油,更是查清了玉門油礦的生油層、儲油層和地質構造的基本狀況,而之所以選擇老君廟,正是因為這裡正是他選擇的試鑽點。

在這個夜晚,又一次,在一個星期前,剛剛來到玉門的的黃汲清點著馬燈,然後提著馬燈站在地圖前,他看著地圖上標出的一個個位置,在過去的一個月中,這是他們初步選擇的幾處試鑽點,而老君廟則是第一處。

“會有石油嗎?”

又一次,黃汲清皺著眉頭在心裡思索著。

這裡會有石油嗎?

準確的來說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石油。

儘管他們查清了玉門油礦的生油層、儲油層和地質構造的基本狀況,而且還選擇了老君廟作為試探點,但所有的地質調查,只能確定這裡有石油的存在,但,這裡有商業價值的石油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