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1章 制約 (第1/3頁)

加入書籤

汽車沿著佈滿黃色泥巴的道路行駛著,一邊是光禿禿的只有些許斑點似的綠色的山坡,一邊是望不著底的斷崖,在林縣,這個地處太行山區的地方,這種道路是再正常不過的,甚至就是這行車的“公路”,也不過就是曾經的山間小道適當的拓寬罷了。

林縣是整個邯彰專區最貧窮,最落後的地方,儘管有數萬林縣人在幾座煤礦的吸引下,遷移出了一些不宜生活的偏遠山溝,但這裡依然生活著幾十萬人,而這山上的些許綠色,正是以工代賑專案中實施的“植樹專案”,以期透過植樹、恢復植被進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以增加林縣地區地下涵養水源量,進而改變林縣本地水資源不足的現實。

當汽車轉入盤山公路的時候,坐在汽車內穿著黑色軍裝的程強朝著車外的斷壁看去,從車窗向外看去,可以看到山坡上的一個個在陽光下對映著反光的“鏡子”。

“從這裡看集水池可真壯觀!”

目睹著那一個個集滿了雨水的集水池,程強不禁佩服起那些農業研究所的技術人員,這山腰間的“集水池”是一個發明,集水池是沿著自然形成的“洩洪道”分佈,這樣的話原本白白流失的雨水聚集在自然形成的低窪的洩洪道上急流而下,走到低窪拐彎處,有集雨池在等著它,片刻功夫集雨池就積滿了雨水,一個滿了,緊接著就流向下一個,一個很簡單的設計,使得林縣太行山區植樹遭遇的缺水難題解決了。

集雨的成功,還帶給一系列的發明:每個集雨池只負責其下面山坡的澆地用水,利用落差,一個注滿水的水管聯通下來,接上水龍頭,就成了自來水。用此方法,還可以越過高山,在中山的集雨池裡取水,供低山用,這是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而且洩洪道集雨池還可以用通道連線其下面營林路遠處的池子,營林路旁的水滿了,自動排向遠處的池子。藉助自然的力量,植樹用水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程處長,你不知道,現在這林縣是怎麼種樹,這不,剛入初秋,這山上有紅葉樹,紅葉樹的種子都帶了飛絮,風一刮,溝溝坎坎都是,農業研究所派來的技術人員就帶著植樹工,把種子蒐集起來,然後爬到高處,在風中隨手撒去,這樣的話紅葉樹的種子就散落到四面八方,等到來年春天,樹芽在各處石頭縫裡頭鑽出來。”

坐在程強的身邊高勁松說著同學們在信中提到的事情,在林縣負責植樹的技術人員中,有一些高等工科學校的同學,其中有一位,就是他的好友。

“哦,可以這樣嗎?”

“還不止呢?在這山上還有一些自然分佈的油松,他們還計劃等到冬天刮西北風時,就選擇合適的山坡,然後用棍子敲打油松,這樣的話西北風就能攜帶著被敲落的、輕飄飄的油松種子飛上了人爬不上去的山坡,就跟飛機撒播一般,這樣的話,再過幾年山上都有了油松的幼苗,還有,農技研究所有一位孔繁祈博士,他來林縣推廣果樹種植的時候,見山上多野杏樹,就組織那些農民學嫁接技術,這樣的話,山上的野杏就能變成了甜杏,他說,將來,若是有人到山上的話,比如野餐、露營什麼的,都可以自己採摘……”

高勁松的話,讓程強讓他點了點頭。

“一切事喜歡順勢而為。”

看著車窗外的那些如鏡子般分佈的集水池,程強又接著說道。

“這是大自然帶來的智慧,能順勢就能事倍功半。……我們防化兵,也是一樣”

防化兵,這是民團新設的兵種,對於這位25年獲威斯康辛大學理論化學學士學位,2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化工碩士學的化學專家來說,過去,他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丟下粉筆,穿著這身黑色的軍裝。

“順勢而為……”

在化學武器的使用中,就必須遵守這一原則。

“那是,如果不順勢,不順天時的話,沒準一陣風,就把毒氣吹到咱們自己這邊了!”

高勁松笑說著,從一個月前防化兵成立之後,作為民團防化學兵隊隊長的他,就透過邊學、邊練的方式以掌握化學武器的使用,以及對化學武器的檢測、防護,而在使用化學武器時,必須要參考天氣條件,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嗯!”

程強點點頭,看著身邊的高勁松說道。

“現在,透過這一個月的試驗,你也知道,透過施放毒氣進行化學戰,實際上是一種對作戰部隊要求很高的作戰行動。它的成功實施需要三點:一是優秀的氣象情報,能夠準確地預計作戰時的風向,不能讓毒氣滯留原地,更不能讓其飄回己方陣地,二是專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