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5章 藍天之夢 (第1/3頁)

加入書籤

作者寫書不容易,希望喜歡這本書的您能夠支援正版閱讀!!

我們的每一次點選、收藏、推薦票,每一份打賞、書評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援!!

——————————————————————————————————————

創世地址:

章節連載總貼:

——————————————————————————————————————

新區三期區,是徵地規模最大的一片區域,而在三期區中有即如新中汽車公司這樣規模龐大的工廠,同樣也有一些規模並不大的“小型企業”儘管在邯彰專區成立後,為促進專區的工業經濟,吸引農業富餘人口進入工廠,按照專員公署的規劃公司除去在專區投資了一批大中型廠礦之外,還刻意的將數百家合作企業設於專區十二縣,從而使得專區工業經濟每月都曾倍值發展。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新區內並沒有小型企業,實際上在新區依然有大量的僱員在百人左右的“小型企業”而且與合作企業不同,這些小型企業大都是由公司直接投資創辦,無一例外的,這些小型企業,大都是那種“技術研究型”企業

而位於三期區的“中國航空研究所”即是其中之一,與大多數工廠都修建於平原不同,這家研究所建於新區邊緣的山谷之中,表面上這座航空研究所,是一家研究機構,可其同樣也是一座工廠,儘管這座工廠的規模並不大,但其卻依然是中國唯——家可以生產所有飛機零部件的工廠。

“這裡擁有最先進的裝置,唯一沒有的就是……航空設計人才!”

半年前,在覓橋飛機制造廠任監理的王助,在接受邀請時,邀請他的朋友曾如此提到位這座航空研究所,而此時置身於這間地下風洞試驗室內,這個直徑4。5米的大風洞是中國第一個風洞,飛機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裝置,那就是風洞,而風洞正是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前提之一。

過去,在馬尾的海軍飛機工程處時,儘管王助曾設計並製造過十數架飛機,但是沒有一架進行過風洞試驗,而此時,在風洞執行時轟鳴聲於耳間迴盪的時候,他不禁回憶起當年與巴玉藻一起工作時的經歷。

“士倬,你知道嗎?當年我和蘊華在馬尾的時候,為了能夠進行吹風試驗,我們不得不用幾塊玻璃和磚頭製成風洞,用一臺小電機吹風……”

提及當年的舊事,王助再一次想起遭日本間諜刺殺的老朋友,相比於自己,無疑他更具天賦,只可惜……

“謝謝你!”

看著王士倬,這位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的教授,正是他和他的同僚以及學生們一同設計了這座風洞。

“不要謝我,要謝,還是謝謝公司給我們一個園夢的機會吧!”

王士倬搖頭說道,畢業於麻省理工並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以及工程管理學博士的他,在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任教授後,一直想設計一個風洞,以便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學習空氣動力,在過去的多年間,他一直在千方百計的籌集經費,直到去年,在航空研究所成立之後,方才由公司投資興建了這座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風洞。風洞是大風洞,最大直徑為4。5米,試驗段剖面為圓形,正常直徑為4。57米,可縮小一半,也可放大到6米,最大氣流速度150米。

“嗯,的確要謝謝公司給我們這個機會!”

點頭之餘,王助的視線投向在這個修建于山體內的風洞試驗室中忙碌著的數十名青年人,儘管這座研究所成立不過只有一年,但是卻彙集了中國第一流的航空技術人員,像王士倬、錢昌祚、劉敬宜、朱霖,這四位被稱為“航研所四大金剛”而除此之外,還有過去兩年清華航空組畢業而未去留洋的十餘名青年學生,除此之外,還有北方高等工科學校的近四百名航空系的學生,以及數十位來自美國以及德國、法國等國的航空專家。

或許,正像他初來時,朱霖曾對他說過的那句話。

“相比於覓橋,這裡能讓我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我們的夢想!”

而這個夢想非常簡單——設計並且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飛機!而現在,這座大風洞於王助看來,正是他實現夢想的基礎,這將有助於他設計出全世界最快的、效能最為優良的驅逐機!

在經歷了二十一年“二八事變……”之後,對於作為飛機設計師的王助而言,他渴望著設計出世界第一流的驅逐機,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他一面借鑑研究所的技術資料,一面整理著研究所從歐美購進的航空專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