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4章 合作社的妙用 (第1/3頁)

加入書籤

北平宣武門外白紙坊,遠遠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數根高聳的煙囪,以及那棟坐南朝北高達4層的主工房大樓,誰曾想到,這座看似壯觀的工廠,不過只是一家印刷廠,但與一般印刷局不同,這裡是財政部北平印刷廠,這座位於白紙坊,佔地二十四萬多平方米的印刷廠,於1908年6月i日動工興建,是當年清政府為印製紙幣而特意耗資上百萬兩,購進美國最先進裝置興建,不過雖說那大清紙幣隨著滿清政府的滅亡在而消失於歷史之中,而且在過去多年間,這座擁有中國最先進凹印裝置與凹印技術的工廠,除去為各銀行代印鈔票外,更多的不過只是印刷郵政部的郵票。

廠西辦公樓二樓印刷廠經理室,古巴的雪茄煙霧瀰漫著,叼著雪茄煙寧克有些詫異的看著來者,對於眼前的客人,寧克並不陌生,印刷廠在去年承製的十數套印刷鋼板以及數百萬元的“公司券”印製,後來印刷廠還協助其在新區設立了印製車間,為其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以及安全保密制度。

“廖經理,不知廖經理這次上門,所為何事?”

吐一口煙霧,寧克的臉上看似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可實際上,這會他的心裡卻憋著一團火,究其原因,就是去年新區印刷廠設立公司券以及債券印製車間時,從印刷廠中挖走技正以及製版工十數人,雖說對於擁有一所培訓學校,數十年間培訓了大量人才,並不至於因其而影響生產,但這種被人算計的味道的確不好受。

“上門,自然是要談生意不是!”

廖成克臉上堆笑著,可心裡卻叫著苦,當初自己那位老闆挖人的時候,估計真沒想過,有朝一日,還得用著他們,這也是沒有辦法。

“哦?什麼生意?”

冷笑著,寧克的眼睛眯成一條縫,看著廖成克說道。

“不會是又瞧上我這小廠裡的那個工人了吧!”

“瞧您說的!”

廖成克心知眼前這人對公司當初挖人可謂是頗有怨言,於是連忙道明瞭來意。

“這次我來印刷廠的目的非常簡單,只是為了一樣東西。”

“東西?”

眉頭微揚,寧克懶洋洋的靠在軟椅上。

“我這還有什麼東西能入您的眼啊!”

“當然有,就是……”

笑著廖成克直接點出了來意。

“就是當初建這印刷廠時,制的那一套版……”

當專員在那裡欣賞著剛剛印製出來的貨幣,吳吉玉的臉上帶著若隱若現的笑容。

“老闆,因為時間緊,而且來不及雕刻鈔版,所以我們是利用清末大清銀行的舊版,挖去大清銀行的名稱,改刻而成……”

龍票,瞧著資料夾內那1、5、10、100面值不等的“代用券”上的騰龍,騰龍的雕刻極為精美,整個鈔樣設計遠優於“公司券”,不過在券面上卻沒有了攝政王載灃的頭像,而是改成了……穀物,一元的是高梁、五元的是玉米、十元的小麥、百元的是棉花,可以說充分體現了各種農作物的實際價值的高低。

這是什麼紙幣?

這並不是什麼紙幣,準確的來說,是“邯彰行政督察專區農業合作社”印製的“代用券”。

“這代用券上標註等值面值,會不會導致不必要的麻煩?”

將這套看起來倒極為精美的“代用券”收起,管明棠看著吳吉玉問道。

購糧代用券,而這正是吳吉玉用以解決當前專區所面臨的財政危機的法子,而這套代用券則是透過專區合作社發行,由專區以及合作社提供“可兌現實物”代用券,可以在合作社兌現農作實物或工業消費品,準確的來說,這是一種“實物券”。而所謂的發行保障,則是由合作社新建的十萬噸糧庫提供實物擔保,

“專員,如果按照最初的設想,在面值上直接標明兌現1斤、5斤、10斤100斤糧食的話,那這代用券也就成了糧票,而且因為糧食價格漲跌,會帶來一系列的匯率問題,而現在的代用券,面值與銀元相等,只不過其只能在合作社兌換法定貨幣或者實物,如此便可以規避各種金融管理條律!”面上帶著微笑,管明棠不得不承認,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絕對有他的歷史根源,正像這“代用券”一樣,或許專區無法獲得紙幣發行權,但是透過發行“代用券”,這種名義上的可以在購物中抵扣同等金值的“代金券”,實際上的半流通貨幣,達到發行貨幣的目的。

“佩恆,那麼如何建立信用和推廣怎麼解決?”

無論如何現在“代用券”已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