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3章 破解 (第1/3頁)

加入書籤

人的一生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對於關吉玉這位留學於德國柏林大學經濟系的“留洋派”來說,在過去的兩年間,他可說面臨過數次選擇。

第一次是他在民國21年學成歸國後,於財政任職後,被派往天津統稅查驗所任查驗員,而在次年晉升查驗所所長時,他又面臨著一個選擇,是任天津統稅查驗所所長,還是前往邯鄲任北方公司新區統稅查驗所所長一職,與前者的常設不同,新區查驗所不過只是一家“特設單位”,最終在思索月餘之後,他選擇了後者。

而在作出那個選擇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在以後,他會面臨著另一個選擇,另一個完全影響其人生走向的選擇,兩個月前,邯彰專區成立的同時,在需要任命一名專區財政科長時,管明棠首先考慮的並不是公司內部人財政經濟專家,而是關吉玉這位絕不屬於其陣營內的政府官員。

而對於關吉玉這位“中央官員”來說,此時他卻面臨著多個選擇,一是出任專區統稅查驗所所長,一是前往廬山軍官教育團任經濟教員,三是出任專員公署財政科長,這可以說是一個極難做出的選擇,但與上次選擇不同,他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做出了選擇,接受管明棠的邀請出任專員公署財政科長。

錢!

幾乎從邯彰專區剛一成立,錢的問題,便成為困擾專區最大的問題,而最終,幾乎所有的財政問題都擠到了關吉玉這位專員公署財政科長的面前,作為財政科長關吉玉必須要解決專區面臨的財政問題。

與其它專區或者縣不同,財政不足可以申請省政府補貼,但對於初時便反對建立這一跨省專區的河北、河南兩省政府來說,絕不可能提供那怕一分錢的補貼,更不可能免除應繳納兩省的稅收。

“錢啊!”

每天,在進入辦公室的時候,看著報表上那逐漸攀升的財政赤字,關吉玉便只覺一陣頭痛。

簽字筆的不鏽鋼筆尖在紙張上划動的同時,關吉玉知道,在邯彰專區的財政赤字上又增加了五十萬元的財政赤字。

可是這筆錢,專員公署不能不出,這五十萬元是專員公署劃出的第一筆教育經費,其中三十萬元是教育硬體投資一一在專區所屬12縣鄉村興建100所初級小學、50所高階小學、24所初級中學,至於另外二十萬元,則是聘請教員的開支。

與過去的學校不同,這174所學校是專員推行的《邯彰行政督察專區強制義務教育條令》中的一部分,與過去國內普遍的義務教育僅初小部分可達到高小不同,包括初級中學在內實施完全義務教育,學校不僅免除學費,而還提供免費課本,可以說僅此一項,專區就趕在了全國各地區之前,但是……財政負擔。

“錢!得想個辦法啊!”

在簽出那筆教育經費之後,坐在辦公室中,看著應專員公署的發展規劃制定的那筆龐大的財政預算,關吉玉的眉頭緊皺著,作為專員公署的財政科長,他比誰都清楚這筆龐大的財政預算意味著什麼。

其所意味的並不僅僅只是財政負擔,而是財政破產,甚至其中的一項,便足拖垮整個專區的財政。

“……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當前上海每年人均初等教育經費1。18元,僅次於南京1。21元,為全國第二;上海平均每人擔負的中等教育費為1。21元,僅次於北平1。56元,也為全國第二,而現在專區所屬河南部分人均初等教育費為0。15元,而河北部分人均0。31元,而中等教育,河南部分為0。06元,河北部分為0。12元,即便以此為例,以當前專區所屬412萬人口中,欲實現中小學教育支出保持接近上海水平,僅此一項即需1000萬元經費……”

手中拿著詳細的表格,關吉玉一張表格一張表格的將事實擺在專員的面前,作財政科長他絕不能接受現在專區所謂的“積極財政”,在他看來這那裡是“積極財政”,根本就是“不問家底”。

“而反觀全區的稅收呢,當前田賦佔全區財政收入60%

,而全區耕地不過1532萬畝,每畝田賦包括附各類附加額應為o。1826元,年入279萬元,而其中30%上繳中央國庫、30%上繳省庫,而另據行政院行政令,專區初建需經費三年免繳中央國庫,即便如此,田賦所得不過200萬元……”

在一張詳列著專區各種稅收額的表格上,管明棠可以清楚的看到實收、上繳各種支出,而最終落到專區手中的不過只有三百餘萬元,這便是專區實際的財政情況,而在這裡新區“貢獻”了170餘萬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