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43章 德國的讓步(拜新年)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44年3月的最後一天,盟軍司令部給英美聯合轟炸機部隊發去電報,取消以前所有的指令,澄清早些時候困擾過英美聯合轟炸機部隊的那些涵義模糊之處,再次拒絕授權他們在德國的導彈對其機場實施打擊的情況下,對德國發動報復性轟炸的襲擊。而這一命令,無疑是在清楚的告訴他們——現在,盟國開始為解決歐洲問題創造有利條件了。

在倫敦和美國的報館改寫員大肆渲染這些訊息,整個世界都傳播著停戰就要開始,和平就要來臨的謠言。戰地記者們故意對戰爭的結束喚起幻想,似乎戰爭真的應該結束了,至於正義也好、邪惡也罷,現在,是時候讓戰爭結束了。

就在兩個月前,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前保護者康斯坦丁?馮?紐賴特正式地會見了中國駐德國大使陳介。在會面中,紐賴特用德語向陳介宣告,他不是作為政府官員去拜訪他的,因為他在政府中沒有職位,而是作為一個與中國政府關係接近的人物拜訪陳介的。

而在會晤中,他們倆誰都不能使兩國的政府表明態度,這純粹是試探性的接觸。次日他們再次會晤。這一次,陳介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希望和平解決歐洲問題,“並且要在儘可能早的時候。”陳介接著還說,中國認為“她不能參與停火問題的任何討論”,這個問題應當與美國以及英國商談。

紐賴特在向希特勒報告了會晤的情況,向他保證,陳介所說的話“確實反映了南京方面經過非常細緻、反覆考慮的官方決定,我們可以相信這一決定。我們可以確信中國既無意介入歐洲事物,同樣亦不願看到歐洲繼續陷入戰爭之中。”

也是在同一天,中國駐美、駐英大使均接到國內的直接指示——“中國將出面促成歐洲實現停戰”,在中國表明了準確的立場之後,秘密的外交活動便不再侷限於德國與英美在瑞士進行的秘密接觸,而是直接的外交接觸,而在進行這幾次最初的外交活動的同時,在北非仍在進行戰鬥,傷亡仍在發生。

美英盟軍和北非軍團正在進行艱苦的搏鬥,在戰爭中雙方都遭受了慘重的傷亡,但雙方的陣地幾乎沒有易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談判在瑞士開始了。

其實,無念經是德國亦或是英美,在俄國戰敗、中國退出戰爭之後,雙方都已經意識到無法擊敗對方,對於英國而言,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從東線抽身的德國極有可能佔領英倫三島,加之德國使用v1、v2導彈對英國實施的日以繼夜的襲城戰,已經開始顯現效果,而更為重要的是,發生在印度的民族大起義,已經成為壓跨大英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對於英美方面來說,儘管並不願意,但卻又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

而對於德國來說,盟軍大規模的轟炸給予德國帶來的打擊是沉重的,鑑於近百萬美國軍隊進駐英國,加之原子彈的影響以及對佔領區的消化,使得德國同樣希望在保持“勝利果實”的前提下,實現停戰。

在雙方坐到談判桌上之後,幾乎是從一開始,談判就顯得極為緊張,停戰談判就佔領區問題開始了冗長乏味的討價還價。代表聯合國方面的美英兩國試圖透過談判使得一些盟國從佔領狀態中走出,因為這牽涉到聯合國的承諾,而德國方面卻不願意在法國、比利時、荷蘭以及丹麥等國的問題作出讓步。

在經歷了為期長達一個月毫無結果的爭吵之後,制約停戰談判的核心問題依然是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這樣的西歐問題,換句話來說,在某種程度上,英美所代表的聯合國願意認同德國在其它地區的擴張,但他們必須要保證西歐的獨立,顯然這卻是德國所不能接受的。畢竟,在希特勒的千年帝國之中,歐洲應該是一個整體,一個受德國控制的整體。

雖說如此,談判依然在艱苦的進行著,或許是雙方都希望透過談判桌拿到彼此需要的東西,但談判總歸意味著讓步,在核心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德國還是諸如北非等非核心問題上做出了讓步,而作為回報,英美亦在中南歐問題上作出了讓步,總之,對於大國而言,小國弱國的利益從來都是被犧牲的。

在談判進行的同時,外屆同樣獲得了一些訊息,而有關三國談判的訊息,使得設於倫敦的流亡政府,無不是滿懷期待的看待這場談判,也許,在他們看來,也許,現在談判是他們重回本國的唯一渠道,只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在談判桌上,弱國的利益從來都被交換的。

最近幾個星期,由於英美聯合轟炸機部隊停止對德國本土的轟炸,一直避免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希特勒,開始頻頻在德國各地舉行演講。五月八日,在慕尼黑,希特勒在全德納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