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18章 “苦衷” (第1/2頁)

加入書籤

按在菸灰缸內的菸蒂仍在不停散發出煙霧,忽而分散忽而又纏結成一團。而高腳玻璃酒杯裡的冰塊依然方方正正,沒有融化完。

此時,只有兩個人的機艙內,卻是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息,直到孫郡再次點燃一根香菸後,艙內才再次響起他的聲音。

“現在,已經開始有一些左翼學者自嘲有一天,中國會變成“北方民國”,因為北方是一個萬能的,誰也離不開的龐然大物,它既採油,又造車,既然壟斷原料供應,又生產消費品,既然建百貨公司,又開發商品住宅,經營酒店,造藥又辦醫院,還賣保險,還開銀行、同時還製造飛機大炮戰車軍艦,……”

孫郡的語氣顯得有些無奈,因為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甚至無法挽回的事實,

“當年,中國的工業經濟太過落後,在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幾乎是以一個公司的力量去推動國家的工業化,我們乾的不錯,北方之前,全中國沒有一座鋼鐵廠,沒有一座重型企業,可現在呢?一座座大型廠礦企業,是的,北方帝國是形成了,可這也沒有辦法,誰讓中國是一片空白呢?”

很快地孫郡便吸完了一枝煙,菸蒂要燒著手指了,他才將其按滅於菸灰缸中。

“吸菸罷。”

孫郡伸手再次取了一枝煙時,忽然對李直民說道。李直民便也取了一枝,吸著,聽他繼續說著北方的“苦衷”。

“為了推動國內工業發展,我們建了機床廠,以向企業提供廉價機床,但生產機床需要鋼鐵,所以就建了鋼廠,要把產品運出去,要把原料運進來,需要鐵路和機車,所以我們修鐵路、造機車,修鐵路辦工廠需要融資,我們又建了銀行,我們想向工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開始投資房地產,他們需要消費,我們又建了百貨公司,百貨公司需要商品,所以,我們又生產消費品……”

隨著孫郡的解釋,李直民想到當年一座座工廠的建立,實際上並不是經濟利益的驅使,而是基於一個個企業的“配套工程”,到後來,地方當局也樂意由北方主導地方的經濟,這樣打起交道來更簡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相比於許多企業,北方無疑更具備“社會責任”,公司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超級康采恩企業,他同樣投資學校、醫院,捐贈圖書館,公司一直在儘自己所能的回報社會。

“當年,在華北,沒有社會分工,所有的一切都要由我們去建立,去推動,公司越來越大,最後一步步發展成現在的這個龐然大物。可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情況,政府害怕了,南京害怕,即便是你們……”

望著李直民,孫郡的臉上露出苦笑。

“你們,你們雖說出身公司,可同樣害怕,因為你們比南京更瞭解,更瞭解公司的力量有多大,甚至可以說,今天,先生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公司作為後盾才擁有的,沒有公司提供的職員,華北不可能建立新的行政體系,沒有公司提供的資金,政府無法執行,沒有公司提供的武器,軍隊亦無法作戰,南京害怕,你們比南京還害怕,你們知道它的力量,同樣也知道,根本就無法制約它!”

“仲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會如何對待北方呢?”

政府會如何對待北方?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在過去的十二年間,透過一系列的企業投資,公司在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商企業財團的同時,其還透過技術支援、貸款支援以及開發銀行投資等一系列的方式,促成了中國南北的工商企業發展,這些企業表面上與公司沒有任何關係,但透過“交叉持股”的方式,即便是南京的建設銀以及各省的“模範企業”亦大都公司的董事席位,公司在國內工業經濟上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甚至遠超過政府。

面對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政府會持以何種態度?

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即便是在有著“影子”之稱的北平,許多官員,包括出身公司的官員,都對公司深感憂慮,主張應該對公司加以限制。

可如何限制呢?

限制是否會造成公司不穩?從而影響中國的經濟穩定?

過去,這些話題只存在於官員們交流之中,現在由孫郡拋開這個話題後,反倒是讓機艙內的氣氛變得有些詭異。

此時機艙內又一次陷入沉寂之中,兩人在那裡靜靜的坐著,誰也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的吸著煙。

作為先生的軍政幕僚、作為一名政客,李直民自然會先從政治的角度去看待公司的問題,現在的公司已經到了尾大甩不掉的局面。

在戰爭期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