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83章 反應(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儘管距離聖誕還有四天,但是對於德國民眾來說,他們已經早早的拿到了今年的聖誕禮物,可以說沒有比這更好的禮物了——俄國終於戰敗了!

雖說俄國依然控制著西伯利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說在東線依然有數百萬游擊隊員活躍著,但是對於德國民眾而言,烏法的淪陷、蘇俄政府的流亡無不意味著東線戰爭的結束。至於游擊隊、至於殘存蘇軍,都不再是問題了。

“東線的勝利奠定了德國的未來!”

恰如當初的宣傳一樣,東線的勝利使得普通民眾也能享受到其果實——尤其是烏克蘭總督區,在1943年德國20%的麵粉、55%的植物油、44%的豬肉、83%的食糖,都是從烏克蘭總督區運回。相比於英國民眾在配給制下匱乏的生活,德國民眾從未像現在這樣,餐桌如此的豐富,確實,德國民眾享受到了“勝利的果實”。

在這個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當德國人歡呼著第三帝國的輝煌與勝利的時候,隨著大量的飛機從東線抽回,柏林總算安全了一些,入夜後的總理府,燈火通明,而在那間龐大的總理辦公室中,還未入睡的希特勒坐在那裡,聽著裡賓特洛甫的報告,而在他的面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空軍司令戈林、帝國裝備部長斯佩爾以及物理學家海森堡都坐在那裡。

把一隻胳膊放在桌上,希特勒目光專注的盯視著那個地圖儀上的遠東,此時他的臉色蒼白,甚至就連那專注的視線都有些散亂。

“……是原子彈,”

裡賓特洛甫用有些苦澀的語氣說道,今天之前,他還以為德國是不可戰勝的,但是今天從東京、從南京、北平傳來的情報,卻嚴重支援了他的信心。

“我們在東京的大使,已經證明了中國人宣言,這是一種威力極為強大的武器,在爆炸的瞬間,便把整個廣島市夷為了平地!”

吞了吞口水,裡賓特洛甫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去彙報這件事,不過在他彙報的時候,哈爾德將軍、戈林、斯佩爾,無不是處於極度的驚愕之中,他們自然清楚的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如果德國擁有原子彈,還需要在斯大林格勒、在列寧格勒以及其它一座座蘇聯城市中浴血奮戰嗎?

“什麼是原子彈!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擁有同樣的武器?”

不過希特勒並沒有把視線投向他人,而是直接投向海森堡,在這裡或許只有他一個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元首!”

面對元首的問題,作為德國鈾計劃負責人的海森堡連忙回答道。

“原子彈就是利用鈾的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只裝化學炸藥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

在用最簡單的話語解釋著何為原子彈時,海森堡的心底卻是五味雜陣,在原子彈的研究上,德國比誰從事的都早,甚至在1939年時,全世界也許只有德國一家在進行原子能的軍事應用專案,德國佔領著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原子裂變現象就是兩個德國科學家發現的,數以百計的德國物理學家都是“鈾俱樂部”的成員,而海森堡則是這個計劃的總負責人。

但德國為什麼沒能研製出原子彈呢?甚至從1942年起,德國幾乎已經放棄了原子彈計劃,而改為研究一個能提供能源的原子核反應堆,甚至就是海森堡自己在去年都向軍備部長斯佩爾報告說,鈾計劃因為技術原因在短時間內難以產出任何實際的結果,在戰爭期間造出原子彈是不大可能的。但他同時也使斯佩爾相信,德國的研究仍處在領先的地位。斯佩爾將這一情況報告希特勒,當時由於整個戰場情況的緊迫,德國的研究計劃被迫採取一種急功近利的方略,也就是不能在短時間,確切地說是六週內見效的計劃都被暫時放在一邊。希特勒和斯佩爾達成一致意見:對原子彈不必花太大力氣,不過既然在這方面仍然“領先”,也不妨繼續撥款研究下去。當時海森堡申請附加的預算只有寥寥35萬帝國馬克,有它無它都影響不大。

但現在,中國有扔在廣島的原子彈卻讓海森堡整個人都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將導致德國在勝利的前夜,再次陷入失敗之中,而真正讓他痛苦的卻是數以百計的德國城市,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廣島,數以千百萬的德國民眾很有可能成為原子彈的犧牲品。

德國沒有原子彈!在未來的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德國都不可能擁有原子彈……

而對於希特勒個人來說,在海森堡清楚的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