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66章 旗落 (第1/2頁)

加入書籤

紅色的旗,人民的旗!

現在這面旗幟落下了,在冬宮、在克里姆林宮、在古比雪夫、在烏法、在整個歐洲,都落下了。這面旗幟成為了歷史了嗎?

不!

這面旗幟依然飄揚著,在烏克蘭的草原上,在波羅地海的沼澤間,在莫斯科的森林間,對於數以百萬計的抵抗者來說,那面紅旗是他們的渴望,他們的靈魂,他們仍然在戰鬥著,用自己的鮮血與犧牲,去染紅那面旗幟,去書寫他們的忠誠。

當烏法的旗幟落下的時候,在荒涼的、遍地沙漠和荒原的土庫曼,紅旗依然飄揚著,在南方,兵力有限的德軍為了控制伊朗已經耗盡了精力,而在北方,中國軍隊止步於克孜勒庫姆沙漠,與西西伯利亞一樣,蘇俄還維持著對這裡的統治,在過去的半年間,土庫曼成為了蘇俄的大本營,上百萬軍隊從各地撤入這裡,與大多數蘇軍師中混編著太多的中亞土著不同,這些部隊大都是俄羅斯人,他們在這裡進行了重新整編。

當數量眾多的軍隊雲集這裡的同時,來自俄國各地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同樣雲集於此,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著人們,他們來到這裡,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反攻。

終於,12月1日,面對十個蘇軍師以及十五個英印師的威脅,阿富汗政府被迫向蘇聯開放了邊境,在穆爾加布河一帶部署的十五個蘇軍隨之進入阿富汗,沿著原始的公路朝著英屬印度行進。

這或許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遷移了,不僅僅有上百萬軍隊在行軍,而且還有數百萬難民,隨著軍隊一同向英屬印度俾路支地區撤退,透過長時間的談判,英國政府同意蘇聯政府在英印建立流亡政府的要求,現在英國同樣需要蘇聯的幫助,幫助他們保衛的印度,以阻擋德國人的威脅。

當這支龐大的人潮沿著阿富汗的公路向英屬印度俾路支地區撤退時,一列火由三節特種車廂和六節普通臥鋪車廂的組成的專車停在奎達那個簡陋的火車站,鐵軌被雜草遮掩了,一眼望去,火車像似乎是停在毫無鋪設的原野上。

除去掛著車廂的機車以外,附近還有兩輛機車,一輛緊挨著列車的車頭,另一輛則與列車的車尾隔著幾米的距離,在列車的周圍可以看到人影和機槍,列車的兩側,衝鋒槍手排成排,持槍警戒著,在一節特種車廂的踏腳旁,站著幾名將軍和軍銜不低於上校的軍官,他們不時的不看著手錶,抬頭注視著離此不遠,但是無法看見的公路方向。

在上午七時時,公路運上出現了兩輛轎車,他們由遠而近,在疾馳中不斷變換著次序,打頭的轎車忽然居中,忽然殿後,殿後的忽然領先,忽然居中……

站在列車旁的人們變得落款,與此同時,彷彿按照口令似的,人們整了整軍裝,衝鋒槍手重新屏息肅立雖然沒有任何人下達“立正”的口令。

打頭的現車停住了,車頭幾乎碰到了列車中斷的一節車廂的踏板,前車門在汽車沒有停下的時候,就打來了,車裡跳出了赫魯斯塔瘳夫,他是斯大林的私人警衛,他迅速開啟了後車門,握住了把手,恭候的車門後面。

斯大林慢慢的下了車,他身穿著那身灰色的普通士兵的大衣,寒風吹著他那些人稀少的已經花白的頭髮,彷彿像是沒有看到旁人似的,似乎也沒有看到火車,這時他的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保衛總局局長符拉西克將軍、內務人民委員貝利亞以及幾名軍人。

“莫洛托夫同志來了嗎?”

“是的,已經來了!”

一名將軍回答道,斯大林這才用遲緩的目光把列車從頭至尾的看了一遍。

“既然都已經準備好了,那我們還等什麼?”

斯大林的話聲一落,車長連忙指著一節特種車廂的車門,作了個請斯大林上車的手勢,斯大林扶著扶手上了車,隨後波斯克列貝舍夫、符拉西克將軍、貝利亞等人也跟著上了列車,兩三分鐘以後,列車緩緩啟動,悄然駛過荒涼的巴基斯坦大地,朝著德里的方向駛去。

在秘書把斯大林的大衣和帽子掛在衣架上之後,斯大林輕聲吩咐道。

“請您叫一相莫洛托夫!”

兩三分鐘後,莫洛托夫來了,不過斯大林並沒有同他打招呼,他跟自己最親近的人一般都不問好,也不道別,而是闢頭就問。

“現在,我們同英國人的談判怎麼樣了?”

“英國人已經同意我們的要求!”

莫洛托夫連忙回答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負責與英國人進行談判,與其它的流亡政權不同,蘇聯政府現在還掌握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