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1章 父與子 (第1/2頁)

加入書籤

“……綜上所述,北方軍收復東四省,應只是時間問題!”

在軍事委員會的會議室內,何應欽站在地圖邊,作著最後的總結後,將指揮棒向左手輕擊,他的眉宇間卻抑著憂色,在他朝著蔣介石看去時,同樣注意到他亦是滿面凝重。

北平方面的行動太過突然,儘管這是必然的,但在南京看來,卻是北平這一次實施的“北方作戰”,根本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北方邊防軍幾乎是精銳盡出,甚至連7個預備軍都投入了戰場,其目的表面上是在“日軍主力尚未急迴歸前,以暴風驟雨般的攻勢收復滿洲”,但實際上呢?在南京許多人看來,根本是為了控制東北,他們的動作越快,打的越順手,中央試圖借張學良之手插手東北的可能性就越渺茫。

“不是時間問題,而是多長時間的問題!”

在何應欽的聲音落下後,陳誠則面色肅然的說道。

“管長官以上、中、下從三個方向,兵分三路同時向黑龍江、遼寧實施進攻,從一開始關東軍就被北方軍牽著鼻子走的,現在好了,關東軍精銳主力陷於西伯利亞,其回師增援,即將會面對俄國人的反攻,如其不迴歸,其後路又將被切斷,在東北,梅津試圖以大青山作為主要的決戰方向,結果,誰曾想他們卻從遼寧登陸,直插東北腹地,現在梅津手裡的部隊,要麼撤回遼寧,準確在瀋陽一帶與北方軍決戰,可是這樣,在阿爾山對面的第一叢集主力,又有可能突破阿爾山築壘地域,從而兵逼長春,可如果他不從那麼做,不出半個月,遼寧全境都將為北方軍收復!”

雖說心知現在北平與南京已經開始真正的互相防範,但陳誠還是不得不佩服楊耿光率領的北方軍參謀部制定的計劃,無論關東軍如何應該應對,其捉襟見肘的兵都將令其陷入進退不得的地步,更為重要的是,華北軍的手中還有超過170個預備師,足夠的兵力使得華北可以眾容的變助攻為主攻,化主攻為助攻。

“關鍵是時間,從去年十月,到現在,關東軍一直在新西伯利亞準確對斯大林的最後一戰,他們一直想透過談判穩定華北,從而為徹底擊敗俄國人、與德國會戰爭取時間,可他們不想想,以管哲勤的精明,他又豈會不抓住時機!……”

不是管哲勤能抓住時機,而是……而是日本更渴望爭取時間,以至於他們為了爭取時間,甚至達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而管哲勤不過只是投其所好的,透過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使他們相信,華北至少在短期內是不會對日本宣戰的。

而華北的外交努力,甚至令東京亦相信“華北短期內不會改變即行的中立政策”,至於直接面對威脅的關東軍,亦相信華北的進攻不會早於今年夏天,他們有很多理由說服自己比如在戰爭問題上同中央的分歧。

而在另一方面,同樣也免不了中央的“功勞”,比如汪精衛對華北地方的指責,尤其是張漢卿的復出。想到這,陳誠朝著張學良看去,這位現任的第集團軍的司令,當然,他還是名義上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甚至還是中央東北同鄉會會長,而校長之所以將其釋放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為了……

“委員長,我以為,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考慮北方部隊會打到什麼時候,而是,中央應該如何表態!”

突然,一直保持著沉默著的張學良站起身,看著端座於首的主席說道。

“我希望中央同意我第集團軍立即開赴東北戰場!”

從三個月前真正獲得自由,並被任命為第集團軍長官,張學良的心裡全是蔣介石的那句“他日光復東北還需漢卿你為國效力”,儘管明知道,釋放他有中央與北方爭取東北的因素,但他卻知道,這或許是他一雪前恥的唯一機會。

國仇家恨得雪之時就在眼前,他又豈能坐視,而在另一方面,儘管第集團軍的九個師長中的五人是前東北軍將領,但是多年的編訓,曾經的東北軍早已不復存在了,現在他唯一能做就是唯中央是首。

“假若中央於收復東北之問題上,不能有所作為,只恐屆時國民亦對中央有所失望!”

雖說多年的軟禁並沒有改變張學良的脾氣,但今非昔比的情況下,他卻亦知道應該如何勸說蔣介石,而不是過去那般的“直率”,果然,他一提到“國民失望”,蔣介石的臉色便是微微一變。

陣陣春雷之中,蔣介石的心情顯得有些異樣,就在昨天,他還站在地圖前,檢視著東南亞的態勢地圖,中央在緬甸投入了多達兩個集團軍,其目的在於打通仰光港,以直接獲得外援,在蔣介石看來,獲得美援是中央軍趕超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