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0章 目標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邊軍第一集團軍群、第二集團軍群,日前正在向滿洲里以及遼寧地區之日軍發起進攻……”

這是一份再簡單不過的新聞通告,但就是這份簡單的北方邊防軍司令部發部的新聞通告在3月11當天,震動了全中國,而隨後的,來自國內十餘家報社的隨軍記者發出的新聞則詳盡的描述著戰役的實施經過。複製本地址瀏覽%77%77%77%2E%62%69%71%69%2E%6D%65

在山海關,邊防軍第五軍越過山海關,對葫蘆島日軍實施進攻,在滿洲里方向,第一集團軍群正在向日佔赤塔地區以及滿洲里實施進攻,試圖切斷近百萬“西伯利亞派遣軍”的退路,而最讓人為之驚訝的恐怕還是遼東半島的那路偏師,數十萬大軍由海而陸,輕易登陸後方空虛的的遼東半島,由此成為整個戰役的神來之筆。

北方邊防軍百萬大軍三路同時出擊的風頭,甚至蓋過了中央軍正在實施的仰光會戰,對於國人來說,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再去考慮宣戰的問題了,在人們看來,現在,收復東北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許多國人來說,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責任,實際上,只需止步於東北……”

凝視著地圖上表示著三路大軍的進攻路線,管明棠對身邊的李直民、楊永泰說道,在說話時,臉上多少帶著些感嘆之色。

二戰的程序早已經被改變了,在這個時空中,同盟國遭受了更為嚴重的挫敗,俄國不僅沒有守住莫斯科,甚至就連陪都古比雪夫都沒有守住,現在,德國人更是佔領了德黑蘭,徹底切斷了俄國獲得外援的路線,就在德黑蘭淪陷後,斯大林為了獲得更多的武器,甚至不惜將價值超過六億美元的黃金存入了“北方銀行”,以此作為抵押向北方公司採購了價值6億美元的軍火以及軍需物資。

在這場世界大戰中,中國的命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中國不再是另一個時空中,被出賣的、甚至比戰敗國更為悲慘的“戰勝國”,而是一個真正影響世界局勢的“重要參戰國”,不僅如此,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日本人夢寐以求的“大東亞共榮圈”甚至可能在中國的身上得已實現。

但是,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國民的心態,與日本人舉國上下的擴張心態不同的是,中國的國民卻沒有那怕一丁點擴張心態,對於他們來說,至多隻是謀求“失地”的恢復,而不是進一步擴張。

“中央軍進軍緬甸,雖說頗受國內支援,但是國內依然存在著許多反對聲,比如在輿論界就有“為英美帝國主義列強取粟”的說法,亦有諸多國內知名人士認為,我國應趁現在佔盡戰場優勢,在緬甸問題上,與日本達成妥協!”

無奈的搖著頭,對於一個近代落後,夢想著維護國家權益的國家來說,一下子跳到“建立勢力範圍”的階段,無疑是許多人不能理解的,甚至可以說,無法看到“勢力範圍”對國家的重要性。

“先生,那是因為那些人沒有一絲遠見!”

與南京不同,相比於南京的保守,華北無疑更具“擴張*”,這種“擴張*”更多的是管明棠帶來的,實際上也同公司有很大的關係,公司需要更大的市場、更多的資源,正是這種內力與外力的作用,使得華北上下對擴張早就形成了某種共識。

而此時,李直民輕蔑似言語,卻又代表著另一種思想,作為管明棠的私人秘書,李直民實際上代表著軍隊中的一種思想,即從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問題,透過對戰後形勢的分析,邊防軍高層相信控制亞洲,至少控制東南亞是基於國家未來的戰略安全需求。

“確實如此,南京之所以於緬甸同日軍大打出手,其目的在於打通外援通道,以直接獲得美援,而對於我國而言,控制東南亞卻關係到我國未來百年國防安全!”

楊永泰在一旁輕語著,適應,這是楊永泰作出一個出色的幕僚最成功之處,他一直在適應著華北特殊的政治環境,恰如同他適應“公司與政府”之間的特殊關係一般,同樣也在適應著公司需求與政府需求之間的契合。

透過與公司高層的接觸,楊永泰清楚的知道,相比於需要同中央諸人以及地方分享的南方,公司更渴望透過“經濟殖民”的方式,掌握東南亞的市場以及資源,而實現這一目標,僅依靠公司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更簡單的方式是藉助軍事力量實現這一目標。

在公司的地圖上,無論是東南亞也好、東北也罷,遠東亦可,實際上早已經被納入了公司的地圖,儘管明知道未來的北方將是一個空前的“龐然大物”,但現在楊永泰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