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33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吧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42年10月,此時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在注視著遠東,注視著中國,任何一個稍有眼光的政治家都清楚的看到中國的動向,對於世界局勢的影響,即便是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世界的安危在此一舉中國何時參戰?加入何方?對於當時全世界的政治家來說,都將影響整個世界的程序!許多人都說,大變局往往由某些小事件引發,小事件裡面也往往埋藏著歷史的走向。(首發)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點,決定歷史程序的事件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2決定命運一年

民31年10月27日,南京,此時的南京被一場秋雨籠罩著,綿綿秋雨使得南京多了幾分秋日的涼意,在下關火車站,輪渡將火車運過長江,在火車站內,旅客們在那裡焦急的等待著,或是等待著上車,或是等待著輪渡的過江,就在這時車站的喇叭傳出了廣播聲。

“旅客們請注意,從上海開往北平的517次火車停靠在6號站臺,請上車的旅客……”

人很多。四面八方來的人流從人們的身邊擦過,往車站的各個出口擁去,而在接站口外。到處擠滿了高舉著牌子接站的人們。

通往站外的地下通道內,迴盪著擴音器裡傳出的單調而刺耳的聲音。不過,看來對這種尖嘯的廣播聲誰也不介意。揹著旅行包、提著行李箱的旅客們,心裡都有自己的打算,不抓緊自己的時間無疑於讓浪費自己的生命,所以人人都在匆忙的趕著路。

同樣的混雜在人群中的一名軍官,也同樣在趕路,隨著擁堵的人流沿著地下通道,朝著站外走去。

“滋,此等背信……的行……我中……國所……給予的……唯有最……”

就在這時一個拖著行李的行人,手中的小型收音機中斷斷續續的傳來的一串電波聲,或許是因為在位於地下的關係,收音機的訊號不良導致出的聲音不甚清楚,但還是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字眼更是讓人意識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生了。

“怎麼回事,羅駕,聲音能不能開大點!”

“新聞裡到底說的是什麼?”

下一刻斷斷續續的國旗歌的曲調從廣播中傳了出來。

“倭寇再一次拒絕了我們?”

蔣介石稍稍提高聲音問道王寵惠,準確的來說,是在王寵惠做了彙報之後,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了。

“是的,日本外務省的回應是我們必須要首先確認日本對南洋地區的佔領,並承認南洋獨立國家,其方才能與我國簽署僑民條約……”

王寵惠如實的回答道,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數十萬華僑撤回國內,這些華僑中不乏鉅商豪富,他們中的許多人來到南京之後,便開始到處活動,要求政府立即與日本談判,要求全面保護南洋華僑,不僅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還要求日本尊嚴他們的財產,諸如此之類的要求,透過各個方面傳遞到中央,最終,作為外交部稱的王寵惠在幾周前開始與日本方面進行談判。

“娘希匹!”

罵了一聲後,蔣介石沉默了下來,在他的辦公室中,此時只能聽到他的呼吸聲。

“倭寇狼子野心,絕不可與之為伍,其要求我國承認南洋各國,其目的在於製造既成事實,我堂堂中國,又豈能受倭寇之威脅!”

嘴上這麼說著,但蔣介石的心底卻是充斥著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大都是日本的態度有著直接的聯絡。

“日本人為什麼不讓步?按照道理來說,他們現在應該比過去更加需要中國中立才對啊?”

“難不成,日本人想動手了……”

“不,不可能的,雖說日本人肯定會動手,但肯定不會是現在,現在……他們不是正在進攻……”

反反覆覆的一系列的問題不斷的在蔣介石的腦海中浮現,同時不停的反覆權衡當前日本所面對的形式。現在,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中國份量就顯得越來越重,這一點在國內早就形成了共識,無論是同盟國也好、軸心國也罷,無不是刻意維持著與中國的關係,以期中國至少保持中立。

而現在,日本人在“小問題”上的不讓步,在蔣介石看來肯定意識著什麼,這是否意味著日本對華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呢?

對於戰爭,蔣介石並不擔心,在過去的8個月間,空軍接收了超過2700架美國戰鬥機、轟炸機,而且還裝備有上千架“驅二式”驅逐機,即便是裝甲部隊,亦完成了1800餘輛T26戰車的升級,加之近700輛“四式戰車”。

相比於民26年,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