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32章 槍聲響起 (第1/2頁)

加入書籤

十月,正值雨季,此時的野人山茂密的熱帶雨林完全被大雨所籠罩,氾濫的河流中水勢洶湧,這片被不見天日的熱帶雨林所籠罩的山地,被當地人稱之為“絕地”,除去少數販煙的馬幫以及世代居住於此的山寨山民外,這裡幾乎鮮少有外人來此,這裡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被遺忘的角落。

不過野人山的寧靜,在過去的幾年間卻被打破了,先是在民29年,一隻規模不大的中*隊進入這片既有英國專員管制,山寨頭人卻又接受雲南省任命的被遺忘的“三不管地帶”,軍隊一邊進駐,一邊委任土官,同時在與密支那僅有邁立開江之隔的韋茂升起了國旗,宣佈成立第三殖邊督辦公署,隨後,儘管英國多次透過外交渠道提出抗議,但最終,英國還是確認了中國對這一地區的主權要求。民31年5月,入侵緬甸日軍攻陷曼德勒,在英軍撤軍同時,第三殖邊督辦公署派兵進駐密支那,直至納巴遭遇日軍先峰部隊後,方才停止推進,隨後第三殖邊督辦公署移府至密支那。

1942年10月的密支那,作為第三殖邊督辦公署駐地,此時這座曾飄揚米字旗的城市,此時已經成為一座極為繁華的城市十數萬來自雲南各地的民工,在過去的幾個月前,經密支那往北參加“中印國際鐵路”的修建,相比於新疆那條由美、中、蘇、英四國共同勘測的“中印國際鐵路“北線””,南線鐵路儘管需要翻越崇山、雨林反倒更易修建,至少其不需要翻越上百座雪山以及大片的高原無人區,不僅工程難度較低,且從丁蘇吉亞至雲南大理不過僅數百公里。

在數百名中美英三國工程師的努力下,僅只用了4個月,便完成鐵路路線的勘測工作,隨後,這條鐵路便開始實施了艱苦的施工,十數萬雲南民夫進入野人山以及胡康谷地,而位於鐵路中段的密支那則成為了整個線路上的中轉站,從國內運來的物資在密支那進行中轉,民工在這裡集結。

密支那城市中央,有一棟兩層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這裡便是曾經的英國密支那專員公署,而現在在米字旗降下之後,這裡則成為了第三殖邊督辦公署駐地,同時也是“中印鐵路公司(南)”所在,軍人、工程師在這棟建築中進出著,在這座公署之中,所有的工作核心都圍繞著一個核心鐵路。

“……如果你們需要的話,可以從山寨中招募大約1萬名勞工,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極有可能影響到保安團的組織。”

張靈甫瞧著面前的杜鎮遠,語氣顯得極為認真,在雲南十區之中,只有他這麼第三殖邊督辦專員是由中央任命,修建鐵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鞏固這裡的防禦。

十個月前,就任督辦專員後,在他乘飛機抵達密支那時,手下不過僅只有一個旅的部隊,雖說中央給他全權組建“暫編保安部隊”,但他手下卻是要槍沒槍、要人沒人那些土司在觀望,他們或是親英,或是支援日本,至於中國,不過只是傳統罷了。

幸好,當時數千英印軍從在撤出密支那進入中國領土時被他解除了武裝,在密支那火車站,更是繳獲了英軍遺留的數萬件輕重武器,不過武器並不是最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在日軍佔領緬甸的5個月間,日本人用他們的暴行幫助張靈甫完成了動員,成功的使那些如牆頭草般的土司轉而支援中國。

在土司的支援下,無論是徵兵亦或糧食的籌集都極為順利,在短短几個月中,第三殖邊區便組織了十個保安團,而按照張靈甫的計劃,他還準備再編成3個保安團,也在這時候,杜重遠卻上門要人來了。

“張將軍,我們要在明年6月完成鐵路的修建,現在,在吉大港、在達卡的碼頭上,在丁蘇吉亞,美國援助中國數萬輛卡車、上千輛坦克、幾千門大炮以及數萬噸彈藥,都堆積在那……”

杜重遠看著張靈甫,神情顯得很是急切,他說的是事實,美國援助中國的物資,現在都積壓在港口以及沿線的鐵路倉庫,那種看得見、摸得著,卻用不上的東西,往往更讓人焦急,南京那邊幾乎每個星期都詢問鐵路什麼時候能修通,而另一方面,美國人卻是不溫不火的繼續將大量的武器裝備運抵印度,十萬數萬噸物資同樣引起了別人的眼光,就在一個月前,英國人毫不客氣的“借用”了剛剛運抵吉大港的150輛極為先進的M4坦克,這讓南京更是火冒三丈,官司更是一直打到華盛頓。

“現在,南京關心的第一是鐵路、第二還是鐵路!所以……”

所有的壓力,最終都落到了杜重遠的身上,這也正是這會杜重遠會發脾氣的原因,他打電話給雲南省政府要勞工,那邊推三阻四,想著雲南已經徵發了15萬壯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