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65章 中日合作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開始時,一批剛剛從青島海軍學校畢業的青年海軍軍官還呆在水兵營房裡。(首發)戰爭已經在全世界打響了,在中國北部國境線之外,日蘇兩軍之間激烈的戰鬥正在緊張地進行,可是不過只是一碑之隔,北方邊防軍,這隻肩負著保衛祖國北方國境線的精銳部隊卻因為無事可做而在苦惱著,在北方,剛剛收復建省的蒙北省,穿著防破片攜具揹著半自動步槍的戰士們沿著邊境線閒蕩著,憤怒地望著對面的那些趾高氣揚日本兵,如果說,在長城,因為“多國駐軍”的原因,把中國和日本做分隔開了,但是在蒙北邊境,一條界線,一條存在於地圖上的界線,無聲的聳立在那,越過了它,便意味著戰爭的爆發。

不僅如此,在蒙北國境線上,戰士們用刺刀與步機槍甚至戰車保衛著國境線,與日軍針尖對鋒芒的對立著,而在南方,在黃海上,第三艦隊的官兵們,同樣不得不在訓練的時候,與日本海軍對立著,儘管他們極為弱小。

青島,是第三艦隊這支地方艦隊的大本營,因為第三艦隊主力大都調往印度洋”大洋租借地”,所以在青島港內僅僅只部署數十艘小艇以及幾艘訓練艦,與北方邊防軍一樣,這支”不值一提”的海軍,肩負著保衛北方海疆的任務。

雖說弱小,但是這並不妨礙這支僅裝備魚雷快艇和獵潛艇的海軍,在海上保衛中國的海上利益漁業利益,畢竟魚類是現在華北居民最重要的肉食來源,而相應的,有著捕漁傳統的日本漁民亦經常闖入中國近海,漁業糾紛總是無可避免。

當然,在更多的時候,他們則是進行訓練,畢竟,在艦隊主力前往遠洋訓練、進駐的情況下,中國的北方領海僅只能依靠第三艦隊的這些小艇保衛。

“有訊息沒有?”

李逸遠對那幾位站在碼頭邊中間的同志發問道。

“一點也沒有!”

王國程的眉頭鎖著,已經出航一天的125艇至今都沒有回港,這不能不讓他們擔心,按照訓練要求,他們應該在三個小時前,就已經回港,而現在,已經三個小時了,依然看不到那艘魚雷艇的模樣。

“別是碰到日本軍艦了吧?”

“碰上日本軍艦又如何?我們訓練出來是為了在海上作戰,就是為了和日本海軍打仗,咱們可不是那隻會趴在窩裡的閩系海軍。”

戰友們不滿的聲音中帶著嘲諷,他們指的是民二十一年上海事變時,與日本海軍達成諒解後,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海軍,說是中國海軍,實際上卻是”閩系海軍”,或許正因如此,在第三艦隊組建時,才會對閩系軍官一概念加以排除。

“可不是,那怕就是碰到戰列艦,只要打起來,咱們也要勇往直前衝上去,咱們可是要出征櫻之國啊!”

立即有另一個戰友在一旁這樣說道,他口中的出征櫻之國,是一位留學德國的海軍軍官在年初從德國回來後,以德國海軍的戰歌《我們出征英格蘭》改寫的戰歌,不過在第三艦隊成軍節上演出之後,便立即在第三艦隊中盛行起來,這首歌詞極為悲壯,卻又很有氣勢,使人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感覺的戰歌,在現在的第三艦隊之中,甚至於取代了海軍軍歌,成為第三艦隊非正式的戰歌。

“可不是!”

一名海軍准尉的話音剛落,李逸遠便聽到他在那哼唱了起來。

“我們今天放聲高唱,痛飲那灼喉的烈酒,我馬上將要離去……”

聽著歌詞中的”再見,我的雙親,再見,我的兄弟,再見,多多珍重,我們要出征……”,李逸遠的思緒不禁飄遠,他們什麼時候才能高唱著戰歌向”櫻之國”出擊呢?讓那”倭寇不再肆意囂張”呢?

即便是第三艦隊噸位最大的軍艦不過只是4000餘噸的驅逐艦,但李逸遠卻相信,一但命令下達,他們仍然會義無反顧的出征,或是隨戰艦一同沉入冰冷的大海,或是擊敗敵人。

但是,什麼時候,戰爭才會爆發呢?

曾幾何時,他也曾期待過,也曾與人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他的那些一個接著一個的理由,總是不斷的被他人駁倒。而經過長久而累人的爭論之後,所得到的是一個最簡單的結果至少在海軍有一戰之力前,司令部會保持目前現況。

“我們可以在陸地上擊敗他們,就像“夏季攻勢”一樣,但又能怎麼樣呢?即便是我們收復了東北,打到了朝鮮,可一個對馬海峽,就阻擋了陸軍的腳步,不能擊敗日本海軍,就不可能登陸日本本島,而不登陸日本本島,又談何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否則,即便是簽訂了停戰協議,十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