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64章 誰能置身之外 (第1/2頁)

加入書籤

“噠、噠……”

軍靴聲在走廊中迴盪著,身著無銜軍裝的軍事教育官,神情威嚴的在教室走廊間走動著,他的雙眼盯視著教室中那些正在認真聽著課的學生,所有的學生無一例外的穿著黑色的軍裝式校服,在華北,這種軍裝式校服,是所有中等學校的統一校服。

“叮!”

隨著電鈴的敲響,在下課的時候,學生們恭敬的起身向老師施禮,在授課老師離開後,學生們紛紛起身離開教室朝著食堂走去。在學生們於走廊走過時,碰到軍事教育官往往會立即立正行軍禮。

公民化的小學教育、軍事化的教育,這是華北教育的特色,小學教育更傾向於公民化培養,而到了中學,則偏重於軍事,近乎於嚴酷的半軍事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們對集體的忠誠和獻身精神,使他們有高度的公共責任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忍受痛苦的超常能力,以期他們在將來的關鍵時刻堪當大任。

當然這只是官方的說辭,沒有人知道,中學的半軍事化的原因是為了給軍隊培養一支士官團,恰如大學培養軍官團一般,這是為了世界大戰而進行的調整,只是,對於外界來說,這一切只是秘密,即便是對於各校的軍事教育官以及體育老師而言,每天一個小時的軍事教育,不過只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

“至誠不悖否?”

在食堂內,和其它的學生一樣,在取過午餐後,施逸文便隨著同學們一起立於餐桌邊,閉目反省自身,據說這種”每日五省”並非出自於教育委員會官員,而是出自海軍處一位留學江田島海兵學校的官員之手,初時僅被青島海軍學校採用,後來在教育委員會官員參觀海軍學校時,決定採納”每日五省”並於中學推行。

“亙勿懈怠否!”

如餐前祈禱一般的反省已身結束一,施逸文這才放鬆神情,待坐下時,將視線投到不鏽鋼餐盤上。

一如過去一般,一瓶牛奶、一碗米飯、一份菜,這是典型的”學生餐”魚肉,看著盤中的魚肉,施逸文忍不住又嘀咕一聲。

“鯨肉?鯊魚肉?還是……”

咬了一口,施逸文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嗯,應該是海象肉!”

入口有種肉脂的感覺,這恰是其它魚肉所不能給予的口感,與其它的魚肉不能給予的口感,對於一週要吃五頓魚肉,只有一頓”肉”的他來說,每當吃到諸如鯨肉、鯊肉以及海象肉之類真正的”肉”時,總會享受片刻。

“逸文,君子當棄口舌之慾!”

也許是好友的這番表現讓潘兆銘著實有些看不下去,便輕聲提醒道,即便是在學校的餐廳用餐,亦講究食而不語,所以即便是同學之間談話,他們的話聲並不大。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用孔夫子愛好作了回應後,施逸文又朝著遠處正在餐廳裡和同學們一同,享用著午餐的那個外國老頭看去,瞧著他有些笨手笨腳的將封牛奶瓶的紙蓋、細繩放到杯子裡,他忍不住暗自一笑。

很多人都不習慣學校食堂,因為這裡用餐有著這樣,那樣的規矩,即便是魚骨、魚刺的放置亦有他的講究,不能吐到桌面上,更不能吐到地上,否則會遭受懲罰。

“良好的習慣,總是從小孩子開始,然後才能在整個社會延續實施下去!”

置身於相對安靜的餐廳中,看著那些將恭坐著吃著午餐的學生,儘管並不贊同某些方面的嚴苛,但是司徒雷登還是在某種程度上認同了華北的努力,他們試圖透過教育,將良好的用餐、衛生習慣傳授給孩子,然後透過他們去實現社會的改變。

“一杯牛奶、一塊肉、一碗飯……”

看著餐盤上的食物,雖談不上豐盛或者精緻,傅涇波低聲讚歎道。

“世界最大之德政,也莫過如此了!”

華北的學校午餐不僅僅只是德政,即便是作為一個滿族人傅涇波對華北當局同意考古學者對皇陵進行”保護性考古研究”,而心存不滿,但是他卻無法否認,這校園免費午餐給華北帶來的改變。

“天下再無忍飢之兒童!”

搖頭感嘆之餘,傅涇波又看似隨意的說道。

“早先,我看報紙上提到,華北的少年體質遠勝於南方,許多人都將其歸功於”一飯之功”,即便在南方,除去富庶家庭之外,恐怕沒有任何家庭會每天給孩子喝瓶牛奶、吃塊魚肉!畢竟,中央不可能免去學生用餐的稅收,同樣也沒有上萬家合作社養殖奶牛,也沒有幾百艘遠洋漁船提供廉價的魚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