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19章 置之不理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反攻,這是必須要立即進行的,人民是絕不能接受光榮的蘇軍一撤再撤的!”

又一次,手端著菸斗,斯大林再一次強調道,在他的話聲落下的時候,斯大林用他那雙滿是血絲的眼睛盯視著面前的元帥與將軍,直視著他們,等待著他們的回答,而與過去的逼視不同,此時他的眼神中更多的卻是期望,甚至於是乞求……

儘管有著“各族人民的慈父”的“美譽”,但是斯大林卻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帝國”是經不起任何入侵的。

列寧也說過這樣的話:“在整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象俄國這樣,大多數人民都在受壓迫,偉大的俄羅斯民族在全部人口中僅佔43%,還不到一半;其餘屬於其他種族,是沒有權利的。在俄國一億七千萬總人口中,約有一億人口是受壓迫和沒有權利的”。

或許,他所指的是革命前,但斯大林卻清楚,他的壓迫比歷史上所有沙皇壓迫的總和更為嚴重。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波羅的人、哥薩克人、高加索人,以及其許多的少數民族,都不會忘記他的十年集體化政策所帶來的恐怖。在這十年期間,大約有上千萬人被屠殺、充軍和餓死。僅僅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這三個小國中,就有超過四千萬人渴望著解放。

瓦解俄國這個龐然大物,希特勒所要做的,只是以一個解放者的身份進入到俄國境內,終止其集體化的政策,恢復民眾的私有財產制度,這樣他就不僅能贏得少數民族的擁護。而且還可以瓦解斯大林的軍隊,因為他們大部份是由集體化的農民組成的。

而這就是斯大林害怕德國人入侵的原因,而且斯大林也不相信德國人會愚蠢到“只用軍隊來進行戰爭。”,所以,他需要的是反攻,不計代價的反攻。

所有現在在這大房間裡的人——那些坐在桌旁的人,特別是兩個軍人——一個是瘦削的、領章上有元帥星徽的鐵木辛哥,另一個是身材精壯的參謀總長沙波尼科夫大將——他們都覺得斯大林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得到一個肯定的回答。

不管是偶然還是有意,斯大林一邊等待回答,一邊把目光停在沙波尼科夫身上,這位大將曾是沙皇軍隊的上校,儘管如此,但他卻能夠安然躲過兩次清洗,沙波尼科夫自然懂得如何於這位“慈父”相處,並知道他該如何回答。

“當然,斯大林同志,在戰爭剛一爆發我們已經命令各部隊儘可能的積極展開攻勢!”

得到這一回答之後,斯大林才點點頭,臉色蒼白的他,又繼續問道。

“那好,你談談在目前情況下能夠做些什麼?能夠在什麼地方發起反攻!”

聲音落下的時候,斯大林隨手把一張西方方面軍的地圖撂到桌上,就在昨天,明斯克已經淪陷了,二十萬軍隊被殲滅、三十餘萬蘇軍被俘虜,損失了數千輛坦克,戰爭僅僅爆發半個月,他們便幾乎佔領了整個白俄羅斯,現在,正在朝著莫斯科推進。

“我們需要40分鐘,把情況研究一下,”

在來這裡之前,鐵木辛哥和沙波尼科夫便已經開始討論西方方面軍的形勢和蘇軍的能力。那裡的形勢比他們想象的更為嚴峻,不過只是短短7天,50萬蘇軍便在明斯克被殲滅,除去極少數分散突圍或在德軍後方開展遊擊活動之外,在白俄羅斯境內,幾乎再也沒有了能夠阻擋德軍腳步的蘇軍。

“……即便是少數倖存的部隊,他們在撤退受到強大敵軍集團的追擊。根據目前的形勢,我們建議使用第13、第19、第20、第21和第22集團軍,立即在西德維納—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莫濟裡一線佔領防禦以外,拿不出任何更好的辦法。另外,應當使用統帥部預備隊的第24和第28集團軍,立即著手在後方地域沿謝利扎羅沃—斯莫稜斯克—羅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線構築防禦。除此以外,應該立即由莫斯科民兵師再組建2—3個集團軍。”

在這個時候,斯大林自然不會在干涉其它,或者對將軍們充滿懷疑,這些建議都得到他的批准,並立即發出了相應的命令。

“……所有的部隊都從一個總任務出發,即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縱深梯次防禦,以疲憊敵人,將其阻止在某一防禦地區,然後集中必需的兵力……”

在提出這一要求時,沙波尼科夫朝著斯大林看去一眼,然後說道。

“所需要的部隊中,一部分從遠東抽調,主要靠組建新編部隊,組織反攻。當然,從遠東抽調部隊,不會超過十個師,同時遠東軍區應組建不少於二十個師,以用於防範日本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