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18章 莫斯科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們西方國境上已經燃起了熊熊戰火。(首發)在那些首先淪陷的城市和村鎮中,德國人已經在建立“新秩序”——這幾個每個字母都淌著鮮血的詞,對我國人民是觸目驚心的。成千上萬的蘇聯陸海軍戰士寧可戰死,而不願忍辱偷生;許許多多的飛行員,一經從他們的機場起飛,從此就永垂不朽,德國侵略者企圖奴役偉大的蘇聯人民,但我們英勇的戰士們,則用手中的武器向他們說“不”……”

透過廣播,那充滿磁性且鏗鏘有力的聲音,似乎是在給予每一個蘇聯人傳遞著信心,但是在另一方面,半個月前爆發的戰爭卻正在改變著這個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國家。

戰火剛開始在西部地區熊熊燃燒,但是蘇聯上下的面貌已經改變——無論在市區的街道上,或者在公路和村路上,別處都呈現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森嚴景象。

在和平的日子裡,部隊的生活一般是千百萬人的視線所接觸不到的。這種生活是在那些營房的高峻的石頭牆後面、在遠離居民點的靶場上、在進行軍事演習的草原和森林中、在飛機場上、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上、在司令部的辦公室裡等地方度過的。

一年中只有兩次——勞動節和革命節——部隊的生活彷彿突然湧現了出來:在市區的中心廣場上,在海邊的滾滾波濤上,在平時從每條街道上和每個視窗裡都可以看見的平靜安寧的天空中。

而此時戰爭正在改變著城市的面貌。代替平時習見的民警站在十字路口的交通指揮兵、列隊行進的紅軍、源源駛過的卡車、不知從哪裡開來的坦克和大炮,這一切充斥著市區的街道,而那些站在人行道上的人則懷著焦慮,抱著希望,注視著所有這一切不同平常的活動,意識到已經開始了另一種與以前完全不相同、今後也不知會怎樣變化的生活。

不僅是街道的面貌在改變。工廠裡、廠長辦公室裡、黨委辦公室裡,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了軍人。他們有些人穿著不大合身的新制服,從這些人走路的步法上,從他們談話的姿態上,都可以很容易地認出,有些人昨天還是穿著便服上衣和散腿褲子的。

從旁邊來看,似乎軍人今後將掌握千百萬人日常生活的領導權,強使他們接受一種嚴肅緊張的新的生活方式,把過去和現在切斷。然而,實際上,幾千個黨政和經濟部門的領導仍舊留在他們的崗位上,或是代替了那些奔赴前線的人,黨的機構仍舊承擔了組織工作和重要工作的全部重擔,這種擔子在戰時比平日還要沉重一百倍。

而此時,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莫斯科的面貌也在改變著,儘管此時,戰爭似乎距離莫斯科依然很遠。但任何人都知道,距離對於德國人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問題,也許現在,莫斯科還是後方,明天也許,這座城市就有可能成為前線。

城市的變化首先是那些在城市上空巡邏的飛行員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看不到以前看到過的地標。籠罩著巨大的偽裝網的克里姆林宮正要慢慢的失去蹤影,變成了一片草木叢生、百花怒放的園林。

紅場,以及建造在廣場上的建築彷彿也一同消失了,似乎變成一棟棟並不起眼的建築。幾乎是在戰爭爆發一個星期之後,根據最高統帥部的要求,數以萬計的工兵和藝術家們,正在用偽裝網和油漆改變著“莫斯科”……

在城市中已經有許多黨員和團員領了黨組織的介紹信去參軍。已經有幾十個殲擊大隊——為防備敵人傘兵和破壞分子而編成的首批莫斯志願部隊——不分晝夜地在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在市區的街道上,在具有國防意義的工廠附近值班。每天晚上,都有成千上萬穿著普通上衣和工作服、戴著紅臂章的莫斯科居民在大門口,在頂樓裡,在屋頂上放哨。

但在同時,從外表上看來,這座蘇聯的首都的生活在戰爭剛開始的那幾天裡並沒有改變,市區街道上籠罩著一片和平、安寧的氣氛,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那不可摧毀的堅強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無限信心,就是這些東西使這城市煥發出了一片蓬勃生氣。

大街拐角上的那些售貨亭仍舊在出售鮮花。公園、飯店和咖啡館裡,每天傍晚仍舊擠滿了人。

看來,那些喚起人們警惕和引起他們焦慮的通知,那些現在貼滿在牆壁上的彩色宣傳畫,仍舊被大家理解成為—種暫時的和外來的東西,它們還不可能改變昨天還是他們生活基礎的條件。這一切所以如此,也許是現在戰事還遠遠在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進行的緣故吧——至少列寧格勒居民在讀了情報局遲遲釋出的戰報後,是這樣想的。他們過分堅信紅軍的威力,於是就希望把它約任何挫折都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