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5章 殘墓 (第1/3頁)

加入書籤

從天安‘門’沿長安街向西,再向西走大約十幾公里,朝北的那座山就是八寶山。更新最快{首發}比奇(shuh&n)八寶山古時稱韓家山,後因發音被人以訛傳訛,被稱罕山、黑山、霍山。這裡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種礦產而最終得名八寶山。

這裡古樹參天、幽靜典雅,曾經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一處世外桃源,建有一座“褒忠護國寺”。當時,北京人都叫它太監廟。明清兩代的宦官一直把八寶山當做他們的祖祠,是他們的“聖地”。

民二十七年八月,驕陽懸空,一列由金鹿轎車、吉普車組成的車隊沿著有些破損的柏油公路駛到了八寶山,當車隊駛到公路盡頭的時候,映入人們眼前的卻是一片狼藉。

炸燬的牌坊、被砸毀的墓碑,雜草叢生的墓地!

這裡就是八寶山忠烈祠,這座忠烈祠是長山塔戰後,利用國內各界捐款修建而成,是義勇軍第五十八路軍陣亡官兵忠魂魂歸之地,亦是邯彰軍的“榮譽之源”。但現在,這裡卻完全變了個模樣。“這裡長眠的六千七百六十七個中國好男兒i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祖國i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這裡憑弔敬禮的i要想想我們應該用什麼報答他們的血l……”

站在被砸毀的“八寶山忠烈祠碑”的面前,面‘色’蒼白的管明棠默默的看著那斷成兩截的紀念碑,默默的念著由胡適書寫的碑文。

閉上眼睛,腦海中再一次浮現出紅石嵐、長山塔血戰的一幕幕,而這裡原本應該是忠魂的魂歸之地,但是現在,全毀了!全被日本人毀去了。“司令!還好,日本人只是毀去忠烈祠,並沒有動損烈士的遺骸,邯彰儲存有牌址資料,很快就能加以修復。”

注意到管明棠的神情中凝重與傷痛之意,高勝侖等人連忙出言安慰道。畢竟司令傷勢初癒合,幾乎是在其剛剛能下地行走的第一時間,他就乘機離開了武漢,來到了北平來到八寶山祭祀埋於此處的將士。

“民二十四年,倭寇‘陰’謀吞併華北五省。當時北平軍分會下令取締反日運動,咱們那位何委員長命令,一切抗日的紀念物都應掩藏,連同咱們的八寶山忠烈祠也在“取締”之列。他打了幾個也報給我,叫我消滅一切抗日的標幟,尤其是這座的陣亡將士公墓。全國送來的匾、聯、銘、贊,凡有刺‘激’‘性’的,都要設法遷毀,你們知道,我是怎麼回答他的嗎?”

回頭看著身後的眾人,管明棠的眉頭依然緊鎖著,然後用極為堅定的聲音說道。

“我回也何委員長,若日本想遷毀八寶山,讓他們找我,若何委員長想遷毀,那請何委員長親來!”

結果呢?

何委員長自然不會到邯彰,然後八寶山忠烈祠依然聳立在這裡。

當年之所以如此的堅定,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管明棠知道應該敬畏什麼!英靈是最值得敬畏的!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將國民捐贈的58萬餘元用於修建這座忠烈祠。

但在北平淪陷後,八寶山忠烈祠最終還是為日人所毀。

“倭寇又欠下我們一筆債,這筆債,必須以我們拆毀所謂的靖國神社才能償還!”說罷,管明棠的聲音微微一沉。“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死了多少人?多少將士犧牲了?”

沉重的聲音中,帶著些許悲鳴,看著狼藉一片、雜草叢生的八寶山忠烈祠,管明棠又默默的說道。

“評斷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要看它培養了什麼樣的人民,還要看它的人民選擇對什麼樣的人致敬,對什麼樣的人追懷。”

回首看著眾人,管明棠用凝重而嚴肅的聲音說道。

“我們要重建這裡,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對這裡的英靈們致敬,追懷這裡的英靈!”

“司令,現在中央已經決定待南京重建時,於南京城中修建一座抗戰紀念碑……”

楊永泰的話讓管明棠的眉頭微鎖,他看著眼前的這座並不算高的小山包,然後搖頭說道。

“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紀念碑?的確,國家是有必須為他們修建一座紀念碑,以銘記他們的功勞與犧牲,但是他們……”

手指向八寶山,管明棠的語氣依然顯得有些低沉。

“所需要僅僅只是一座紀念碑嗎?不!”

用力的否認了這個觀點後,管明棠彎腰撫去地面上碎裂的漢白‘玉’碑身上的灰土。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忠魂歸處,一個讓我們銘記、讓我們追憶的地的歸處!就像……”

不自主的管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