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4章 決定未來 (第1/3頁)

加入書籤

“回首民二十七年,十數萬民眾擁擠於東湖176號‘門’前,理智號隋感無不在告訴所有人——不能停戰,誰停戰,誰就是漢‘奸’,就是投降妥協派,面對憤怒的人群,剛剛取得“夏季攻勢”勝利的時任六戰區長官管明棠,在道歉後選擇用自裁以醒國人。極品小說舒適看書【首發】比奇(shuh&n)直到今天,人們都無法忘記那腥紅的鮮血從他的‘胸’膛處湧出,每每目睹照片時,許多人無不自語——假如,他因此死去了,歷史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但值得慶幸的是,歷史的舞臺是不容主角離場的!一切不過只是剛剛開始。而中國,直到那時方才開始走向屬於自己的舞臺。還有什麼爭執嗎?是的,即便是在今天,國民對於民二十七年7月27日的停戰,依然有著太多的爭執,許多人都覺得中國應該乘六戰區“夏季攻勢”的成功,實施更大規模的反攻,那麼,我們也許可以早幾年收復東四省,東四省四千萬同胞亦少遭受數年奴役之苦,人們有著眾多的理由去指責那年的停戰,指責政fu無視東四省淪陷區。但是他們顯然忽視了一點,正是民二十七年的停戰奠定了將來,假若沒有二十七年的停戰,也許整個二戰史都將改變,我中國亦不可能如得逢天佑一般,憑藉二戰不僅擠身強國之林,亦實現國人百年之願!……

假若沒有管明棠先生的自裁,停戰有可能如此順利嗎?四億五千萬國民又有可能以“臥薪嚐膽”之志,致力於國家建設嗎?”

《決定未來的民二十七》二戰勝利五十週年叢書停戰了17jq27日,隨著中日兩國在香港簽訂《中日衝突停戰協議》,一年前爆發的中日“衝突”終於在五國的調停下結束了,儘管停戰協議並沒有解決問題,但至少日軍撤出了關內地區,至於偽滿洲國,在英、美、法、德、意五國的斡旋下從始至終都沒有被雙方列入停戰問題,所有的停戰條款都集中在撤軍的問題,日本承諾在即日起從一切關內佔領區撤軍,並出於“維持中日兩國友誼……”承認中國司法獨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放棄在華日租界。對於中國而言,這或許是在談判桌上,所能贏得的最好的條件,沒有割地亦沒有賠款,有的只是東四省問題的懸案,在五國的調停以及兩國心照不宣的急迫下,兩國的外長簽字了,停戰的訊息隨之傳到了國內各地。

儘管在某種程度上,國民們並不願意停戰,畢竟東四省尚未收復,但是對於中國而言,這卻是中國第一次在戰爭中以相對公平的條件達成停戰,甚至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勝利——日本失去了其自甲午戰爭後,歷時數十年經營方才在中國得到的一切特權,只有東四省,或許,這正是人們在面對停戰協議時心態複雜的原因所在。在武漢、在廣州、在成都,在昆明,在西安,在上海和別的許多城市裡,人們嚷呀,唱呀,高興得流著眼淚,無論如何戰爭結束了,而在興奮的人們嚷唱著喧洩著人們心中的歡喜時,同樣的,依然有冷眼旁觀或者遊行示威的人們——東四省尚未收復,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臥薪嚐膽”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忍世間最難忍之事………”

而相比之下,作為中國北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北平,此時卻顯得冷冷清清的,北平的日本兵還沒有解除武裝,日本憲兵還在街上巡邏,只不過,相比於過去,中國人不需要再像日本兵鞠躬了。

一個被外**隊佔領的地方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象桌子上的灰塵那樣,一擦就掉的。然而叫人痛快的是:日本人降下了膏‘藥’旗,換上了中國的國旗。儘管沒有遊行,沒有鳴禮炮,沒有歡呼,可是那熟悉的國旗依然給了人民安慰。

曾幾何時,被人們收藏於家中的國旗,再一次‘插’遍了整個北平城,大街上,小巷上,到處‘插’滿了國旗。而北海公園的白塔,依舊傲然屹立。海子裡的紅荷‘花’,白荷‘花’,也照常吐放清香。天壇,太廟和故宮,依然莊嚴肅穆,古老的玻璃瓦閃爍著鋥亮的光彩。在風中一面面國旗飄揚著。不過儘管如此,但北平依然冷冷清清。在這一時刻,全城一點動靜都沒有。只有日本人忙於關‘門’閉戶,未免過於匆忙。而越來越多的軍隊沿著平奉鐵路向尚處淪陷區的東四省撤去,更多的軍隊則撤往大沽,準備乘船離開中國。

車廂‘門’被拉開了一條細縫兒,倉田少佐平靜的看著車廂外的華北大地,沿線到處都是堆滿了‘玉’米秸的平源,它們在‘門’縫中一閃而過,在夕陽的照耀下的田地裡,出現了正在幹活的農夫們的身影。望著眼前的這一幕,倉田的心裡浮現出一個念頭。和平再一次臨時到了北支大地,很快,支那政fu就會進駐這裡,他們的官員已經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