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3章 財源之困 (第1/3頁)

加入書籤

正午的微風,如蜻蜓薄紗似的雙翼在輕輕震顫。在明媚的春光下,彰德縣工業區內一座座廠房內傳出轟鳴的機器聲,在過去的一年間,邯彰各縣工業示範區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過去縣鄉工業示範區大都是從事著輕紡以及消費品制製造,而現在,一座座現代化的機械工廠卻在各縣鄉工業示範區建成了,甚至在許多農村合作社的社辦廠房中亦出現了機械加工裝置,他們承擔著數以十萬計的各種小配件的製造。

全興鐵工廠是一家工人不過千人的小型鐵廠,而此時,在這家工廠的生產線旁站著一個個穿著白色工作服的婦人,在她們的面前,一個個迫擊炮彈彈隨著輸送帶執行著,她們像是為汽水瓶灌裝汽水一般,將液態的阿馬託炸藥灌入其中,顯然這是一家軍工廠。

“……二期工程完工後,我們每個月可以生產10萬個60毫米的迫擊炮彈體,2萬個82迫擊炮彈體、1萬個120迫擊炮彈體,同時,我們還將能夠負責全縣35家合作企業、合作社的總裝任務,也就是完成40萬發迫擊炮彈以及1500噸航彈的總裝……”

穿著雪白的工作服,置身於這座工廠之中,望著那些榴彈彈體,管明棠的神情顯得很是嚴肅,但是在內心裡,卻又夾雜著些許激動,現在,邯彰幾乎所有的工廠都承擔起了軍需生產任務,一座座新建的工廠投入到軍工生產之中。

而與大後方建設最大的區別之處在於——沒有一家公營企業,這些企業和北方公司一樣,都是私營企業,即使是在戰爭之中,邯彰和過去一樣,依然是“私營業者的天堂”,只不過現在許多私營企業紛紛介入軍需生產,而戰區司令部每天都會簽署新的“軍需生產許可證”。

“上個月,工廠獲年純利超過10萬元,除去將部分所得用於企業擴建之外,另外購進了5萬元的防衛債券,用於支援政府抗戰……”

管長官的造訪完全在邵全興的意料之外,對於戰前從天津遷至邯彰的邵全興而言,他從未來想到,自己的鐵廠會有今天,實際上,在內遷時他就做好了“虧本”的打算,但在工廠復工後,軍需訂單幾乎“壓”的鐵工廠過不過氣來。

或許由防務委員會與工業委員會核定成本後製定的10%的利潤率並不高,但是,對於邵全興而言,工廠不斷的擴建,年利潤超過百萬元,這一切都是過去所不能想象的,現在經過多次擴張後的全興鐵工廠已經遠非過去所能相比。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爽快的將利潤所得的50%按照要求購買“防衛債券”,防衛債券是專區發行的內部債券,按照《戰時條令》,每個月收入超過40元的個人和企業都需要購買,而企業需要將利潤的50%用作債券購買。

“嗯,邵經理,你們做的很好!”

管明棠只是點著頭,作為戰區長官,對於目前邯彰的軍需生產,可以說是極為滿意的,每天可以生產十數萬發迫擊炮彈,完全可以滿足目前國內的需求,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的擴大,當然,其前提是政府必需要提供足夠資金用於購買武器。

而對於政府而言,錢是大問題,儘管專區發行著“防衛債券”,儘管這些企業將部分利潤化為“防衛債券”,但相比於龐大的軍工生產支出,透過債券籌集的資金總是有限的。

如何獲得更多的軍費呢?此時,置身於工廠之中,管明棠的腦海中所想的卻不是過去最為關心的“生產”,反而變成了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錢”。

“錢!”

在辦公室中,管明棠看著羅家選道出了一個字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與其說是戰爭,但歸根到底,還不如說是在打錢!”

又將視線投向吳吉玉,這位信用合作社的總經理,管明棠用極為直白的話語說道。

“沒有錢,政府就不可能定購到足夠的軍火,沒有錢,政府就無法為軍隊提供充足的裝備,在防衛戰期間,幾十萬大軍作戰,十五天,打掉近四萬噸彈藥,防衛戰實際戰費超過一萬萬元,而現在,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多少?”

在說道出自己的顧慮之後,管明棠又向羅家選反問道。

“預計今年可達到5萬萬元!”

扶了下眼鏡框,羅家選出了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截留中央稅款,實際上,多年來截留稅款,一直是專員公署獲得經費的渠道之一,多年來,透過企業“逃稅”,絕大多數按道理應該上繳中央的稅款都已經被公署截留,即便是需要上繳的稅收,現在亦透過軍械充抵,而軍械充抵稅款又可以帶來額外的收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