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4章 事物的反面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那時,我們的國家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面對陶菊隱的採訪,管明棠笑著道出了自己的“用意”,準確的來說,明面上的用意。

“從晚清梁啟超先生透過赴美考察結論:國人素質太低,應搞素質,改造國民心理,再到現今眾多仁人志士所言的“圈子”意識、“看客心態”、“窩裡鬥”,可以說,包括衛生在內的諸多社會道德問題,多年來,一直為人所呼籲,但所取得的成就極為有限,當然,在各學校,皆開設有禮儀課,他們的禮儀是無可挑剔,對於這一點,管明棠深有所感,可是對於另一群人呢?”

這時管明棠拿出幾張照片,這是公司的攝影師拍攝的幾張照片。

“這有幾張照片,若是陶記者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當然也可以發在報紙上!”

接過那幾張照片,陶菊隱整個人不由一愣,在一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在食堂視窗前凌亂的隊伍,而下一張照片則整齊排隊等待用餐的工人,同樣的服裝、同樣的人群,從日期上來看,只不過是幾天的時間,而下面又是幾張宿舍的對比照,初時的整齊,中期的雜亂,隨後又是整齊有序。

“這……管先生,公司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其實很簡單,一開始的時候,對於這一切我們也沒有多少辦法,後來,我們在食堂那裡安排了一個手持竹鞭的保安員來回巡視,遇到不排隊就搶先打飯的人,就一聲不響高高舉起竹鞭颼的一聲著著實實的抽在他的背上。捱了一鞭之後,他一聲不響的排在隊尾了。這樣食堂的秩序從此改良許多。”

“啊……你這是……”

驚訝的睜大眼睛,陶菊隱几乎張嘴就欲反駁他的這種“粗暴”,而管明棠卻是微笑著說道。

“我承認,這種辦法的確有欺負人之嫌,可是,陶先生,仗力強行插隊者,是否也有期人之嫌呢?”

管明棠的反問讓陶菊隱原本滿腹的駁斥之言頓時不知從何說起。

“仗力強行插隊者,的確是欺人之行,可,可是……”

“可是,一直沒有人去阻止他,正如同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一樣,大家都知道,這樣做不衛生,可卻沒有人去制止他們,這是為什麼?”

反問間,管明棠伸出兩個手指頭,然後認真的說道。

“規則!”

“說白了,就是規則的問題,雖說明棠年青,可卻接觸過不少行當,不少人,我知道,在這個社會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規則,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潛規則,我們估且將這些行為視為潛規則,為什麼會有潛規則的存在,為什麼大家都不去制止它?因為我們覺得,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需要潛規則的方便之處,比如,某天於街頭,內急不可忍時,我們自然也不希望方便時,被人指責,我們隨意吐痰時,同樣也是如此,正是這種容忍,使得社會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潛規則,使得我們容忍它、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利用它,以達個人的目的!如果將這些潛規則放大的話,其實也就是另一個問題——善對惡的容忍,陶記者,請問,善對惡應該容忍嗎?,,

在很多時候,陶菊隱這個人是不容易被觸動的,作為一個記者,他或許可以被現實所觸怒了,可以為黑暗所激怒。但是多少年來,他一直都保持著冷靜的大腦,從不讓自己被什麼言語給觸動,除了表面上顯得富有才智並且溫文爾雅外,正是這種特性使他成為全中國最具名望的記者之一,可是今天,在這種問答之間,陶菊隱發現自己再也無法保持冷靜了,準確的來說,他被管明棠的言語觸動了。

此時管明棠的臉上,依然保持著那親切的微笑,只不過在那種微笑中,多了一絲輕蔑,那種輕蔑,或許是源自於外界對新區的諸多指責——煩索的而不近人情的規則,正是指責之一,甚至是陶菊隱此行採訪的目的之一,而現在,陶菊隱卻發現,相比於管明棠制定規則的苦心,自己和那些指責這裡的人,是何其的幼稚,何其的可笑。簡直可笑到了極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