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3章 山間之變 (第1/3頁)

加入書籤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地產斜條紋作訓褲,膝蓋、屁股加厚雙層布,可是磨不爛的啊!”

“雪花膏、舒膚佳、大姑娘用著香啦……”

“糖果啦,糖果便宜啦!”

“剪子、臉盆、菜刀鐵貨便宜賣啦……”

聽著耳邊傳來的各種各樣的吆喝聲,看著那些賣掉棉布之後,又擠在攤販前購著各種日用器的農民,管明棠的臉上帶著笑容,此時他的神情略顯得有些得意。

“仲民,你看,這小集可真夠熱鬧的啊!”

而小集完全是因為合作社收購棉布的棉市而興,小商販們是隨著合作社的腳步一路尾隨而來,那些把棉布賣掉的農民,自然會購進一些“洋貨”以充實家用,棉市的興旺又是合作社的功勞,在三年前,邯彰一帶棉布皆是來源於外地,要麼是洋布,要麼是高陽、定縣等地出產的土布,農民只是手織一些粗土布,但是現在邯彰專區十二縣,上百個“織布莊”每年卻可以織布近三千萬匹。

“先生,他們扛來的布都是邯式鐵輪織機織的吧!”

雖說在報紙上曾看過有關收布的報道,而且各縣的報告中也有提到“織布莊”的效益,但是這還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收布,別說是他,就是管明棠也是第一次。

“沒錯,就是邯式鐵輪織布機織的三尺三棉布!”

對於鐵輪織機管明棠並不陌生,鐵輪織機於清末開始於華北各省流行,與舊式織布機相比,鐵輪織幼體在工作時,僅以足踏板使機器轉動,其它的各個織布動作即可自動完成,雙手的工作主要是接紗頭。鐵輪織布機所織布匹一般寬度在2尺以上,每機每天可織布80—l20尺。如以幅寬2。2尺計,鐵輪織布機的生產率是每天l76—264平方尺,而投梭機只有20一30平方尺,鐵輪機的效率達到投梭機的8。8倍。

六七年前,高陽那個全國最大的土布生產縣,就擁有近三萬臺鐵輪織機,每年消費近十萬包棉紗,兩萬箱人造絲,每年產值近億元,實際上這種半工業化從清末便一直存在於河北、山東,並開始有朝著工業化發展邁進的跡象。

而在邯彰專區成立後,為促進農村半工業化發展,農業合作社開始仿效的高陽、定縣模式,發展農村織布業,不過其並沒有仿製日式鐵輪人力織機,而是在借鑑日式鐵輪織機的原理,與北方紡織機械公司合作歷時近一年,研製成功新型鐵輪織布機,織布寬度達到了3尺3,也就是一米,生產效率較舊式鐵輪機提高了l。5倍,而且可織多種布料。而這種織機被外界稱為“邯式鐵輪機”從而有別於舊式的仿日式鐵輪機。

“對,先生,這是北方紡機公司出的新式鐵輪機!”

“舊式鐵輪機,主要是織平紋白布,雖說也能織仿各類機織布,但是效率有所下降,而邯式鐵輪機,可以在不降低工效的情況下,織十字布、斜紋布、寬面床單布、格兒紗、羅紋布、小提花布、電光布等等;大部分都是仿同類的機織布,可以說,凡現在機器織布廠能生產的種類,現在邯彰的一百多個織布莊都能仿造,像咱們邯彰民團的軍裝,用的就是織布莊織的斜紋布。”

“先生,我一直很奇怪,”

看著那些領到工錢後,臉上笑堆起花來的農民,李直民不無疑惑的問道。

“過去我在報紙上曾看到過布廠的一些報道,報道稱,若干布廠工程師,鹹謂每織布一匹,當虧本一元,為什麼,可為什麼鐵輪機手織布,棉業公司不僅不虧本,反倒還能贏利呢?”

邯彰棉業公司是專員公署辦的“公營企業”公司透過合作社壟斷了邯彰棉花市場,而設於各地的棉紗工廠,則直接將棉花紡成棉紗,進而又透過合作社將棉紗提供給合作織戶,最後收布以“邯紡”的品牌銷售,儘管其主要是銷於邯彰專區內,但河南、山西甚至河北、山東這樣的土布大省,都能看到“邯紡”半土布。

工廠機制布虧本,而手織布贏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不是廠布虧本,是華商廠布虧本!”

管明棠搖頭回答道。

“華商不擅長科學管理,徒增的生產成本高,就像用途最廣的l2磅布,華商的直接人工成本是每匹0。587元,而邯棉支付給織戶的工本是每匹0。8元,相比之下,人工成本,農織的成本更高一點,但是除去人工成本之外,還有間接生產成本、管理成本,相比之下,農織布的人工看似高了些,但是邯棉卻不需要付出更不需要負擔諸如裝置折舊、輔助物料、動力費、稅捐、修繕、保險費、職員薪金、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