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5章 復興開發 (第1/4頁)

加入書籤

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揚子江畔儘管是一片‘春’意盎然之‘色’,‘花’草沐浴在柔和的陽光裡,綠葉碧嫩映輝。淡淡的遠空,薄薄的白雲,悠悠地飄流。在這片美輪美奐的景緻之中,在揚子江畔的武昌造船公司,這會完全被鞭炮聲、謬鼓聲所籠罩。

今天是“中遠漁001”下水‘交’付的日子,對於武漢來說或許這並不是一件大事,但實際上,上至省主席下至地方士紳名流,卻都己經來到了這裡,

目睹這艘大船的下水,對於武漢而言,這是武漢歷史上建造的最大的一艘船,甚至對於中國來說,這是自江南造船廠製造的四艘“官府級”萬噸輪‘交’付後,中國建造的最大的一■船海船。

而此時,在一片歡慶的人群中,在“中遠漁001”滑入長江的時候,面對這艘泊於江面,正等待著啟航的“中遠漁001”,管明棠的腦海中卻是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一一《海豚灣》中的一幕,在這艘五千噸的“遠洋漁船”加工艙內,盡是一片腥紅,這種感覺讓管明棠只覺有些不太適應,因為這並不是一條普通的“遠洋漁船”。

它是一艘捕鯨船,準確的來說,他既是一條捕鯨船,又是一條船尾拖網漁船,這是借鑑了後世大型拖網漁船理念製造的遠洋漁船,船員可以直接在船艙內將包括鯨魚以及普通海魚切片,裝箱,然後送入冷藏間內,他每天可以處理數百噸魚‘肉’,每一次出海航行可以運回多達數千噸各類魚‘肉’。

“哲勤,聽說,你這個漁業公司,是為了解決邯彰老百姓的吃‘肉’問題?

站在管明棠的身邊,楊永泰看著這艘造型極為漂亮的白‘色’遠洋漁船,或許是因為他的注意力都在這艘遠洋漁船的身上,以至於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管明棠臉上的異‘色’。

“嗯?”

回過神來的管明棠連忙扭頭迎著楊永泰的視線看去,而楊永泰看著身邊的這個青年時視線同樣發生了些許變化,在其它地方的老百姓還在為吃飽發愁的時候,成立尚不足兩年的邯彰專區,卻己經開始為吃不到‘肉’而發愁了,甚至連堂堂行政督察專員都要專‘門’‘抽’時間解決這個問題,當真是……

“現在邯彰老百姓的日子,讓真讓有羨慕啊!”

面對這句稱讚,管明棠卻是極為謙虛的答道。

“暢卿兄,其實倒不是為了邯彰一帶的百姓,而是考慮到新區,現在新區人口接近六十萬,而其中外國人就多達七八萬人,這些人可是吃‘肉’的大戶,現在新區,一天‘肉’食至少需要200噸,一年就是7萬多噸,……”

作為新區的嫡造者,對於新區管明棠可謂是再瞭解不過,這當然只是一個藉口。

“而且暢卿兄,您不知道,那些個洋鬼子,他們不吃咱們這的鯉魚什麼的河魚,但讓人家幹活,總得讓他們吃好啊,結果,他們現在就是拿著票子,都買不到能吃的魚,成天在我耳邊抱怨著……”

當然,這只是一個藉口,對外界最簡單的藉口就是“洋人”,對於“洋人”的事,國人幾乎很少過問,不過對於管明棠來說,將視線投向大海除了是要把大海變成“牧場”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卻是一一船和船員,甚至於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甚至超過後所謂的供應廉價魚‘肉’。

魚‘肉’再便宜,也是可以替代的‘肉’食,但是管明棠卻知道,相比於其它,船員、船對於中國而言卻更為重要,因為在未來的戰爭中,中國需要使用商船把物資運進中國,而相比於那些在固定航線上航行的商船,中遠漁的船長、船員都必須在整個太平洋、印度洋到處追逐魚群,而這種不固定航線,可以讓他們更瞭解大海,更瞭解航海,在戰爭爆發之後,他們才能夠穿越日本海軍的封鎖,把中國所需要的物資運進中國,並將出口物資運出,在歷史上,南北戰爭時,南方同盟不僅大多數走‘私’船主都曾是捕鯨船主,甚至海軍許多軍艦船長亦曾是捕鯨船長,其原因正在於此。

在戰爭時期,這些大型遠洋漁船可以改造成貨船,用於運輸各類物資,相比於普通的貨船,它的航速更快,船員更為機警,更容易在那片浩瀚的大洋上生存下來,而這才是管明棠所需要的,正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一個目的背後,總隱藏著其它的目的。

“那些外國人……”

搖搖頭,楊永泰瞧著那艘己經緩緩啟航的“漁船”,他很難相信“漁船”會有這麼大,甚至於就那位日本駐漢領事也對如此龐大的漁船驚訝不己,直叫嚷著中國人是在和日本漁民搶飯吃,甚至還曾為此提出過警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