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2章 事業的前提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中國需要更多的鋼鐵廠!

面對邵寒的質疑,管明棠如此回答道,作為一個後來者,管明棠深知道,在歷史上,中國可謂是吃盡了鋼鐵的苦頭,在歷史上,在8年抗戰之中,中國的鋼鐵產量不過只有幾萬噸,而且大都是初級鋼鐵產品,極低的鋼鐵產量、低劣的鋼種使得中國吃盡了鋼鐵不足的苦頭,或許,現在在歷史上受限於日債以及日人控制,倒致南京政府無法利用的漢陽鐵廠,重歸國人之手,重新點爐開工,而且採用大量“先進”技術,從而增加了高爐、平爐利用係數,使得鋼鐵產量大增,在全面復工之後的漢陽鋼鐵公司,甚至可能將會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產百萬噸的大型鋼鐵企業,但僅只有一個漢陽就夠了嗎?

不夠!

或許,按照過去的心態,一個漢陽,足以滿足中國的需求,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從長山塔開始,管明棠發現自己的心態在不斷的變化著,他希望自己能夠為這個國家做更多的事情,不再像先前一種被那種良心上的不安所困擾著。

中國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漢陽鐵廠,不僅僅只是一個大型機械廠,這一切不過只是一個開始罷了,正像管明棠計劃中的北方工業園區一樣,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一個全新的,屬於未來的開始。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每每想到自己浪費了長達一年的時間,管明棠的內心便會被無盡的懊惱所困擾,現在,那怕就是一天、一個小時、甚至於一分鐘,他也不願意耽擱了,這次公司內部的會議,與其說是協調會,到不如說是一個傳達意志的會議。

“可是,董事長,依照現在的規劃,最晚到明年年初,漢陽鋼鐵就會全面復工,到那時別說是新建鋼鐵公司,即便只是漢陽一家的產量,市場就已經嚴重飽和了,而且……”

儘管漢陽鋼鐵公司是北方公司的下設子公司,但是作為漢陽鋼鐵公司的經理,邵寒必須要去維護鋼鐵公司的利益,維護整個依託鋼鐵公司生存的十餘家衛星工廠的利益。

“而且,新建一家集煤礦、鐵礦、運輸、煉焦、鍊鐵、鍊鋼以及鋼材加工的大型鋼鐵企業聯合體耗資巨大,即便是把大冶煉鐵廠的兩座高爐北遷至新區,也不過只節約數百萬元的經費罷了,建設這麼一家企業至少需要數千萬元,這資金問題……”

雖說出言反對,並不意味著邵寒沒有去看公司新區的說明,實際上僅只是從鋼鐵廠的三座高爐爐容的資料,邵寒便敏感的意識到,新區新廠的高爐恐怕是用大冶鐵廠和石景山兩座鍊鐵高爐改造而成,或許公司暫時邵寒沒有大冶復工的計劃,但在邵寒的概念中,大冶鐵廠也是漢陽鋼鐵公司的一部分,用大冶去培養一個“競爭對手”,即便是同屬一家總公司,邵寒也沒有那麼大方。

市場、資金,可以說,在邵寒反駁中,他已經擺出了所有的問題,當然還不包括相對匱乏的技術支援,現在漢陽雖說聚集著全中國幾乎所有的鋼鐵專家,但在實際生產中,依然面臨著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尤其是對董事提供的鋼鐵冶煉新技術的吸引,依然在學習吸收之中,若是興建新廠,漢陽成了什麼?裝置的提供方、技術的提供方,而他所扶持的,又是一個比漢陽更龐大的競爭對手。

這如何能讓邵寒接受,又如何能甘心?

“資金沒問題,這個我來想辦法,至於技術,可以考慮從國外引進一些技術人員,畢竟歐美現在正值大蕭條,許多鋼鐵企業倒閉,大量的技術人員失業,兩家公司不僅可以趁機吸引一批技術人員,而且還可以購進一些二手鍊鐵、鍊鋼裝置,無論是新廠,還是漢陽,都是北方公司的孩子,公司不可能厚此薄彼,這一點邵經理大可放心!”

心知邵寒為何反對的管明棠,在出言安慰的同時,又順勢敲打道。

“現在北方公司一共有三家下設子公司,若是算上開宏的話,也就是四家子公司,未來,北方公司的名下,還將會擁有一家家新設企業、新設公司,也許到明年,當我們再一次召開會議的時候,會有數十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