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1章 希望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地契。

對於中國的農民來說,或許沒有什麼比地契更為重要的東西,中國人對土地的依戀性,遠超過對任何事物的依戀,對於許多農民來說,他們所夢想的無非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家裡的土地再多一點,許多農民,甚至種田能手之所以甘願過著最貧寒的生活,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年景不好,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寧可從肚子里扣食,從身上扣衣,其目的就是為了能給兒孫多留下那怕一分田地。

對於農民來說,不到迫不得已,他們是不會賣田的,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把地契拿去抵押的。

薄薄的一張地契,那地契的年月還寫著大清光緒元年日期,雖是有幾十年的歷史,可那地契卻儲存的極為良好,看著手中的地契,祖老漢那張如枯樹皮般的臉上,流露出來的神采顯得極為複雜,這是他爺爺那輩留下來的,他爺爺苦了一輩子,給家裡掙下了這二十七畝半田,自此之後,這二十七畝便成了他們一家子的根本,雖說後來幾經分家,幾經離難,到他手裡也就只剩下了這不到五畝半的田地,可卻是一家老少活命的根本。

就在昨天,他拎了一壺酒,跪在爺爺的墳邊下大哭了一場,一場痛哭之後,他取出了藏在瓦罐裡的地契,他這也是沒法子,他要給兩個孫子討個明天,討個將來。

“孫先生,這,這是俺家的地契!”

那顫抖的雙手遞上了地契的時候,看著那地契上他爺爺的名字,在這一瞬間,祖老漢的眼睛溼潤了!

淚水從那滿面枯樹般的臉龐上滑落了下來,從那雙顫抖的手中接過那地契的時候,孫長安的心中同樣難以平靜。

從大學畢業後,他就開始做起了這土地買賣,他深知這一張薄薄的地契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對於這些賣掉了幾乎全部的農民來說,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從他接過這一張薄薄的地契的時候,這些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本,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房屋,或許,他們得到了一些金錢上的補償,但他們卻失去了自己的根,自己的……“每平方o。15元!”

6萬畝地!

平均每平方o。15元,這就是北方公司收購6萬畝的代價,收購40平方公里的土地付出的代價!

望著那些排著隊,在公證人的見證下,交出地契、房契的農民,在這一瞬間,宋佳誠這個同樣出自鄉間的農民家族的洋學生,勘測三組的組長,視線變得有些模糊,作為農民,他知道土地在鄉間多麼金貴,即便是最差的劣地,不到迫不得已也不會有人賣,而現在……

6萬畝地,那可是幾萬人的生計啊!

看著那些交出地契、簽下了永不反悔的契約後,那臉色喜憂參半的農民,宋佳誠看著那田間的小麥,也許幾個月後,這裡就會聳立起一片廠房,也許幾年後這裡就變成了另外一番模樣,可,不知為何,宋佳誠卻笑不出來,尤其是看到那些農民的時候,他沒有一絲的歡喜,有的只是濃濃的憂傷

北方公司收購這些土地幹什麼?

毫無疑問,是為了在這裡蓋工廠,可工廠需要這麼大的一片土地嗎?作為勘測隊的一員,宋佳誠知道,這不過只是北方公司購買的第一批土地,按照省政府下的公文,這附近方園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交易都被凍結了。

從耕地到荒地,再加上……朝著遠處的大山看去,北方公司不僅計劃收購這方圓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還收購了大片的山地,這麼大的手筆,在中國,這還是頭一份,即便是上海的那個大上海計劃,不過也僅只徵購了8000畝地。“難不成,北方公司想把家安在這裡?”

心下尋思著,宋佳誠卻又有點不太相信這個判斷,即便是北方公司準備把工廠安在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可一座工廠能有多大?

即便是在這裡建一座城市,又豈會需要這麼多的土地?也許,公司有公司的打算吧!

第一次,在北平石景山上的北方公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