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2章 心理價位 (第1/2頁)

加入書籤

顧大嫂這次沒有討價還價,胸有成竹的:「一天足夠了!你放心,保準給你弄得巴巴適適!要有不好的,你只管找我,我親自來給你弄!」 她說這話的時候,頗有一種女中豪傑的味道。 徐氏當然滿意,口中不要錢的好聽話也是一籮筐倒出去:「顧大嫂辦事,我就沒有不放心的!咱們十里八鄉哪個不知道你顧大嫂?這要換成別人,我肯定還得多問幾句,可我現在吧,只有安心的!」 最後,熱情送了顧大嫂出大門時候,徐氏自然而然的把早就準備好的謝禮錢塞進了顧大嫂手心:「讓顧大嫂你費心了,買口水喝,潤潤喉嚨!」 顧大嫂當然不能這麼收下,於是兩人你來我往一番拉鋸,最後以徐氏強硬態度收尾:「你要不收,我還怎麼好意思用你幫我找的人?以後怎麼好意思再麻煩你?」 於是,這一場客套,終於完美落下帷幕。 等徐氏送完了人回來,張司九才悄悄問徐氏:「這麼爽快就給漲了錢?會不會不好?」 徐氏搖頭:「比我預想的還便宜五十個錢呢。本來咱們商量不是六百?我說個五百,就是給她討價還價的餘地。沒想到,顧大嫂倒也不算心黑。咱們那幾畝地,至少得六七個人幹一整天,插秧可是個體力活,不輕鬆,這錢,給得值。」 張司九點點頭:「那就好。」 不過,沒有經歷過插秧的張司九,還真是不瞭解插秧的勞累在哪裡。 第二天,張司九聽徐氏的,沒去醫館,而是留在家裡燒開水——雖然不給人管飯,但是水總還是要管夠的,不然傳出去,張家成了什麼摳搜小氣人家? 而且,不僅是開水,徐氏還特地掏出了一包紅糖來,讓張司九弄紅糖水。 一大早,剛吃過早飯,太陽都沒升上天,剛露出個紅臉蛋,顧大嫂就帶著人親自過來了。 而且一看那架勢,就知道顧大嫂也是在幹活的隊伍裡——大家都穿的舊衣,而且是穿的褲子,袖子也緊的。頭髮更是用帕子包起來,一點不露在外頭。同時,她們還人手一個竹葉和竹條編的大帽子,幾乎能將整個人都籠罩住。 張司九猜測,只怕這個隊伍就是顧大嫂找的,不過為了賺個中間人的好處,顧大嫂才說是堂弟妹牽頭找的人。 不過,這點小心思並不惹人反感,反正不管咋樣,只要活幹得好,那就一切都好。 徐氏此時並不在家,出門做生意去了,楊氏領著大家去的地裡,張司九揹著水罐子,也跟著去了。 此時的地,已經都變成了小水塘似的,牛仔細耕過之後,又用水引灌,泡,人一遍遍的用細耙犁掏去雜質草根,修平整,才變成了現在這樣的稀泥巴上蓋著一層水,適合水稻生長的樣子。 就連田埂上,都用泥巴仔細糊過,顯得異常的光潔整齊——這上面,等秧苗都弄好了,是要種黃豆的。…. 在農人眼裡,田埂不只是用來分割田地,讓人行走,那也是一塊塊可以利用的地啊!冬天種蘿蔔,人能吃還能喂家畜,夏天種豆子,人能吃,也能喂家畜!多好! 別看那一條條的田埂不太寬的樣子,可兩邊各自種上作物,一樣供人行走!半點不影響! 顧大嫂她們幹活兒也十分利索,確定了地方之後,就先去秧母田裡拔秧苗,然後用扁擔和挑子,一挑挑的分送去要種的田地裡。 而且,她們還做好了分工——誰和誰負責哪一塊田地,誰負責拔秧母田的苗,誰負責運輸…… 那叫一個有條不紊。 張司九看得歎為觀止,只覺得學到了很多:種地幹農活,也是一門學問啊! 看了一小會兒插秧,張司九也終於是明白為什麼徐氏說這個 是體力活。 張司九覺得,這不僅是體力活,也是個腦力活。 秧苗一根根的,與其說是插下去,不如說是用手指戳下去的,其中深淺,力度,角度,都是需要控制好的。不然太淺了,秧苗不容易紮根,太深了,秧苗後頭又影響生長進度。如果歪了更難辦——倒下之後,回頭還得重新補上秧苗。等於要二次返工。 而插秧的姿勢,也是十分累人,幾乎就是站在田地裡,彎著腰,曲著腿的插秧。 而這個姿勢,得維持到插秧完畢。中間就算能直起身來歇一會兒,但也就幾分鐘,很快還得繼續維持那個姿勢勞作。 張司九試了試,不到五分鐘,就覺得腰很難受——這種姿勢,對腰椎極度不友好。要真保持一天下來,只怕接下來就要在床上躺三天。 隨著太陽漸漸升上天空,氣溫也一點點升上來。 張司九坐在樹蔭底下,都感覺有些燥熱,更不要說這些頂著太陽幹活的婦女們。 怪不得她們都要戴上這麼一個大帽子。 看了一會兒,張司九忽然有點思念楊元鼎——真應該讓楊元鼎來看看,然後看看他有沒有好辦法,能改善一下這個活兒的舒適度,或者提升一下效率度,如果能發明自動插秧機,那就更好了…… 而且,越是思念楊元鼎,她就越覺得,楊元鼎能過來真的是太好了。 他的到來,是真正的給農人來帶來了福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