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等火箭分公司那邊的專案突破情況?大家都在等,但是能夠做好的工作就不做了嗎?只有咱們設計的方案足夠多,最後哪怕是出現了變故,我們都能依據當前的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優秀合適的發射方案。 偷懶的想法要不得,對科學的探究,需要我們做出足夠的積累。” 九州科技航空航天專案總工程師之一的李建,就點了一下這位工程師。 雖然對方從師承的角度上來說,還算是自己的徒孫。 但是在科研領域可沒有什麼隔代親的說法,科學研究領域一向都是能者上,庸者下,如果什麼都想著偷懶,哪怕有了些許成果,最終還是會很容易功虧一簣。 而且在場不僅有公司的同事和高管,還有創始人在,李建自然會更加主動敲打自己的後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保護這位後輩,畢竟自己做長輩的已經敲打了,其他人也就不好參話進來說些什麼。 雖然公司內部的科研環境非常不錯,但是李建曾經在大夏航天集團工作的時候,早就對這一套悉數於心。 只不過顧青的確並沒有在意這些瑣碎的小事情,甚至如果不是因為不能將玄武的存在暴露給這些研究人員,他都想告訴這些研究人員,能夠進入這個房間的,身份上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在九州科技,只要身份上沒問題,做事上不出問題,顧青就不會將其踢出局。 對於登月方案的各種軌道設計,顧青在聽到這些位工程師的討論之後,還是選擇了稍微透露一些關於火箭分公司正在最佳化的方向。 他點了點幾個登月方案設計,吸引其他人的目光之後,這才說道:“看這個方案,透過近地軌道交會的時候,對接完成登月飛行器的組裝,用運載火箭分別將載人登月飛行器的各部分送入近地軌道,在近地軌道完成交會組裝後,點火加速進入奔月軌道,到達月球附近後減速進入環月軌道,載人飛船與登月飛船分離。 等到登月飛船載人下降到月面,工作結束後登月飛船從月面上升並進入環月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載人飛船對接,航天員進入載人飛船,飛船依靠自身推進艙動力返回藍星。 對登月飛行器同時需透過近地軌道和環月軌道交會對接,完成組裝後執行登月任務的飛航模式,這個過程模式,你們都覺得複雜,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只會更加複雜和麻煩。 就像剛剛羅松提及的,過程太複雜,裝置儀器參與的工作太多,就必定會導致故障率的提升。 說起來,你們還記得我們當初曾經設想的逐月星艦嗎?” 聽到顧青提到了逐月星艦,李建等人的眼眸為之一亮。 當初設計逐月星艦的時候,就是想著用火箭一次次從藍星往返月球太過繁瑣,而且飛行器每次都要進出大氣層,經歷大氣層的劇烈摩擦而導致防護罩外殼損壞,所以就想著研發製造往返近地軌道和月球軌道的一種類似於“班車”的飛船。 用於高頻率、重複登月。 但是設想歸設想,在進行實際研發和製造的時候,眾人都發現自己想得還是太過簡單了。 哪怕有鈦坦星部門的大力支援,更有特殊裝置研發中心提供的某些裝置,甚至是有大夏航天集團提供的某些非常設計資料,可是逐月星艦卻一直沒有在靈境生態的實驗室伺服器有超過五次近地軌道和月球往返的成功案例。 虛擬測試了近萬次,最優秀的結果也就是完成了四次往返工作,最後還是因為動力能源的相關問題,導致飛船出現故障。 航天器在軌道上進行互動對接,在如今的藍星航天領域,是一件比較平常的事情了。 但是從設計要求、技術狀態、設計特性、產品過程控制、產品驗收、單點失效環節、軟體質量、殘餘風險等多個方面對逐月星艦進行的分析評估和檢查確認,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逐月星艦專案不能在現階段落地。 所以才會有今天如此多精英工程師扎堆來商討發射方案、登月方案的情況。 李建思索了片刻,說道:“其實當初我很看好逐月星艦專案,那是在我們的空間站還沒有發射進入軌道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將逐月星艦發射進入近地軌道,哪怕沒有空間站的幫助,沒有其他貨運飛船的對接,逐月星艦也能夠依靠自身攜帶的能源和燃料,透過引起進行動力方向輸出的轉變,離開近地軌道,飛向月球軌道。 但是這樣做,我們無法提供如此龐大星艦來回往返的能源消耗,除非我們能夠在能源專案上有所突破。” 逐月星艦不是新能源汽車,無法用增加電池能量密度,增加電池板塊的電壓等方式增加里程。逐月星艦的每一克載荷,都有它的取捨之處。 有一位從大夏航天集團離職,最後簽了不少協議,才進入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門的工程師,也在此時說道:“前幾年的5號專案,就是在藍星上發射先進入‘藍星圓形軌道’,在近地點經3次加速進入‘藍星大橢圓軌道’最後又是經過加速,才進入月球引力區,隨後透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