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13章 董卓出兵攻曹操 (第1/2頁)

加入書籤

曹仁的兵馬算是生力軍,戰力猶存,當即上馬前去抵擋關羽的追兵,曹操則和眾將退回到了南陽郡內。

曹軍五十萬大軍被劉備和孫堅水陸夾攻,經過一夜苦戰,最終逃回南陽郡者只有二十萬左右,損失極大,而更為嚴重的則是糧草輜重全失。

雖然曹操深恨劉備和孫堅二人,但遭遇慘敗之後的他也無力再戰,只好留下夏侯惇為主將,樂進、李典為副將,守住南陽郡的要害州府,自己則帶領殘兵返回兗州休養生息,重振兵馬。

至此,南方曹操、劉備和孫堅的三路諸侯大戰結束,此戰以曹操戰敗結束告終。

即便如此,但曹操依舊佔據了荊州的南陽郡,而且劉備和孫堅在此戰中也折損了不少兵馬,因此這一戰可以說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這個強敵被擊退,劉備軍一時間也沒有從戰爭中恢復過來,因此受損較輕的孫堅毫不猶豫的出兵,直奔相鄰的荊州各郡。

劉備和孫堅在赤壁之戰之時,因為面對曹操這個強大的敵人,可以暫時成為盟友,共同對敵。

然而在失去了這個大敵之後,原本就存在的矛盾,以及為了以後的利益,雙方之間的爭鬥也立刻出現了。

孫堅此舉算是趁火打劫,當然在這個時代,實力為王,其他的東西都算不得什麼,劉備要是有這樣的機會,也會毫不猶豫的這樣做。

除此之外,曹操損兵折將的返回兗州,經歷了這樣的大戰之後,自然要休養生息,到處招兵買馬,籌備糧草輜重。

曹操本待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對於他這樣剛剛經歷了大敗仗的諸侯,早就虎視眈眈的人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良機。

當今之世,最強的兩大諸侯正是曹操和陳重二人,就連孫堅和劉備也只能聯合在一起抗衡曹操,不過或許是二人太過活躍,所以很多人都忘記了另外一個強者,那就是董卓。

董卓並未如原本的故事中那樣早死,雖然失去了獻帝這個天子,但其實力並未受損,依舊可以位列當世前三的強大諸侯。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

中平六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

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也就是漢獻帝。

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獻帝初平元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

初平二年,董卓退守長安,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

司徒王允忠心為國,用貂蟬設下美人反間計,挑撥董卓和其大將義子呂布,想要殺死董卓,結果此事被甲天破壞,導致計劃失敗,王允也全家被滅,呂布倉惶出逃。

說到董卓,大部分人腦海裡浮現出來大概是一個體型龐大、滿臉橫肉、鬚髮戟張、殺人不眨眼的粗野武夫,這也是不瞭解之人對其的印象。

事實上,董卓當過羽林郎、州從事、司徒掾,這些都是漢代士大夫常見的任職履歷。

特別是董卓能夠當上司徒掾,那是很不簡單的事。司徒是三公之一,是東漢時期的宰相,董卓進入司徒府當司徒掾,就相當於文官一流了。

董卓是學習過儒家經典的讀書人,之所以會給人留下一介武夫的印象,完全是因為他長期在涼州與羌人交往、作戰,養成了粗獷、野性的生活作風,在漢朝絕對屬於特立獨行的另類。

董卓曾經跟隨名將張奐到幷州討伐反叛的羌人,後來又到涼州與羌人、匈奴人作戰,還打過黃巾軍。

漢靈帝時,董卓與皇甫嵩等六路兵馬征討邊章、韓遂及先零羌,《三國志·董卓傳》載,“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董)卓獨全眾而還,屯駐扶風。拜前將軍,封斄鄉侯”。

能文尚且能武,還可以指揮軍隊,董卓的經歷也算成就了他。

董卓的實力不斷增強,在吞併了幷州丁原的兵馬之後,已經到達了巔峰狀態,甚至可以廢立皇帝,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人臣的極限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卓就和大多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