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12章 聽諫言絕境逢生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陳重雖然在千里之外,卻早就知道赤壁之戰會有的結果,因此也在信函中給與了很多的建議。

這封信要是在前幾日落到曹操手中,那自然是可以避免此事,也不會損失這麼多的兵馬和將士,以及大量的輜重了。

荀攸看罷了這份陳重親筆書寫的信函後,搖頭勸道:“主公切莫如此,此乃陳重之計,他若是真的有心,豈能恰好在此時將這重要書信送到呢?”

荀彧也道:“此言有理,主公切莫中計。”

不過曹操在嘔血之後,也逐漸的冷靜了下來,他知道陳重此舉的確有些說不通,但他更知道即便是自己早就收到陳重的書信,也絕對不會聽他的勸告。

前幾日正是曹操志得意滿之際,他麾下五十萬兵馬橫掃荊州大部分州府,將劉備逼到了襄陽不出,還迫使參戰的孫堅不敢正面接戰。

在這個時候,陳重的書信送到後,那多半也會被曹操當作是惡意之語,其意自然是不想自己攻下荊州,擴大自身的實力。

再說冬日沒有東南風乃是盡人皆知的事情,誰能料到敵人竟能扭轉乾坤,違背天時,借來了東南風呢?

事已至此,曹操也無言可說,只能默默嘆息。

雖然陳重的書信來的太晚,解決不了曹軍慘敗的大勢,但在信函的末尾部分,卻要曹操注意歸路,甚至還著重標明瞭幾條道路必有兵馬攔路阻擋。

此時此刻,這種事情是寧願信其有,而且其中一處正是目前曹操所在之處,眾人當即做好了接戰準備。

果然,正當曹軍剛剛做好了準備,就聽到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曹操和眾將連忙上前觀看,只見山口一軍擺開。

此軍為首大將乃是燕人張翼德,他橫矛立馬,大聲喝道:“操賊走哪裡去!”

若是沒有陳重的書信提醒,那此時曹軍多半還在晾曬衣物,就地就食,不過現在的情況卻是不同。

見到劉備麾下大將張飛來襲,早有許褚騎來戰張飛,徐

晃和其他將領也縱馬夾攻。

張飛雖然武力超強,但許褚本就不比他差,再加上其他曹營將領助戰,張飛戰了幾個回合後只能被迫退走。

戰退了張飛之後,曹操不禁感嘆道:“陳重固有其他心思,但他這封書信卻著實有助我之功,這件事只能記在心中,來日再給與回報了。”

眾人也知道若不是陳重的書信提醒,那己方剛才的確會損兵折將,因此即便是對陳重有很強戒備和厭惡之心之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曹操率領敗兵繼續前行,行到一處岔路口,有軍士稟曰:“前面有兩條路,請問主公從哪條路去?”

曹操問道:“哪條路更近一些?”

軍士答道:“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曹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

曹操當即教前軍走華容道小路。

見到自家主公選擇了小路,有人趕緊勸道:“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

曹操解釋道:“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

諸將聞之都是心悅誠服,連連讚道:“主公妙算,人不可及。”

軍隊正要繼續行進,荀彧連忙阻止道:“主公且慢!”

曹操勒馬問道:“文若,為何阻路啊?”

荀彧指著周邊的曹軍將士說道:“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

這些士卒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而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將士如此模樣,戰力和士氣已經減弱了五成左右,如果再遇到伏擊,那後果難料,甚至主公也有性命之威,因此還是請主公三思。”

曹操也知道己方將士如今狀態不佳,猶豫片刻後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啊?”

荀彧從懷中取出陳重送來的那封書信,“這信中提到了此地,還言道華容道必有兇險,因此……”

剛才曹操力主從華容道而行,還著重解釋了一番,此時要是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家主公判斷有誤,應當遵從陳重書信所說,改為大路行進,這實在需要膽量和勇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