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3章 人心向戰 (第1/1頁)

加入書籤

朱標憑欄而望,不著痕跡的舒了口氣後,淡淡說道: “好在我大明百姓,聽聞國戰並沒有心生畏懼。” “如今對國戰尚有非議的,也剩下朝中文臣,以及部分年輕士子了。” “殿下所言極是!”提及國戰,藍玉當即起身,激動說道:“末將也沒想到,聽說朝廷要開國戰,軍中士卒振奮不說,就連百姓也是無比雀躍。” “今日投軍的青壯甚至有近千人之多。” “就連一些早年退下的老兵,也要求重返戰陣。” “而且鐵匠、木工,也想要為軍效力,普通百姓甚至自願為役,供朝廷驅使。” 朱標微微點頭,正色說道: “傳孤令旨,各軍將帥,不得苛待效力百姓。” “鐵匠、木工,每日供給兩餐外,每人每日給五十錢。” “若需百姓為役,每日供給兩餐,每人每日三十錢。” “是!” “警告一眾將帥,若有人敢剋扣.....” 見朱標還擔心貪墨之事。 藍玉滿不在乎的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殿下,俺藍玉敢用人頭擔保,此次絕沒有將帥敢剋扣糧餉,從中貪墨。” “國戰二字的分量,他們那些武夫能不明白?” “那些個莽漢心裡都憋著一口氣,想要在殿下親征之時,再立大功,讓殿下刮目相看。” “貪墨糧餉,剋扣民夫餉銀這等事,任誰都不會去做!” 聽到藍玉一口一個武夫、莽漢稱呼其他將帥。 朱標覺得好笑的同時,也承認藍玉所言有理。 如今的大明,當真是大興國戰的最好時機。 湯和、徐達、馮勝、鄧愈,這些老牌將帥尚且能戰。 藍玉、沐英稍稍年輕的一輩,也已經嶄露頭角。 此時大明武備充沛。 恐怕縱觀明史,也沒有哪個時期能與之比肩。 再加上中原初定,百姓對暴元的仇恨依舊還在胸膛翻湧。 聽說大明要開國戰,平定四夷。 百姓自然也會萬眾一心。 如果非要說此時大興國戰,有哪些不利因素。 恐怕也只有錢糧、軍需這兩點了。 不過世家交出家產,錢糧足備。 軍需方面,三司也有成效。 確定民心無虞,確定軍心正盛後,朱標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並非瞻前顧後,猶豫不定,只是戰乃至兇之器。 朱標也擔心自己和明堡宗一樣,累死三軍。 所以不做好萬全準備,饒是朱標也不敢貿然輕進。 畢竟將士的血不能白流,自己也要對得起三軍將士。 若僅憑一腔熱血,朱標早就帶兵馬踏櫻花了。 “殿下?” “嗯。” 聽到藍玉聲音,朱標這才回過神來。 “殿下,現在是回宮,還是前往軍營清點財物?” 藍玉似迫不及待般,滿是期待的看向朱標。 他藍玉雖不是愛財之人,可數十輛車架的金銀,任誰不心生嚮往? 再說了,他營中若發這筆橫財,手下弟兄的日子也會好過不少。 “你且回營清點財物,孤要去貢院。” “那末將同殿下一起去!” 見藍玉還時刻謹記護衛之責。 朱標倒也不想掃興,轉而說道: “既然如此,那孤便同你先去軍營。” 貢院內。 宋濂眉頭緊皺,似同誰發脾氣般,靜坐主位也不吱聲。 那滿臉怒氣的樣子,和平日雲淡風輕的樣子截然不同。 “宋兄,國戰之事......” “高夫子,如今我大明當務之急難道不是與民休憩?” “胡逆案剛過,百姓苦不法久矣。” “莫說如今國庫錢糧不足支應大戰糧餉,就算國庫尚有存糧,不該減免各地賦稅,讓百姓生息?” 見自己還未說完,宋濂就好似倒苦水般,接連說道。 高啟看了眼門外的方向,淡淡說道: “宋兄坐在這生悶氣,又有何意?” “城中發生的事,恐怕你也不知吧!” “城中?”宋濂有些疑惑的看了高啟一眼,隨即愈發沒好氣道: “肯定是百姓聽到朝廷要興國戰,怨聲載道,惶恐不已!” “並非如此!”高啟聲音愈隆,正色說道: “非但沒有怨聲載道,反而還是人心向戰!” “城中青壯,一個個報名投軍。” “工匠百姓,恨不得為軍隊效力。” “竟.....竟是如此?” 見宋濂表情微頓,當即起身便要出門檢視。 高啟跟在宋濂身旁,溫聲說道: “宋兄,實不相瞞。” “朝會之時,聽聞太子殿下提及國戰二字,我與宋兄看法一致。” “認為國有餘糧,也應與民休息,不該輕言國戰。” “可如今我大明,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子。” “亦或是軍中將帥,甚至就連百姓都人人向戰,想要橫掃四夷,以圖更盛。” “宋兄,圖國朝鼎盛,難道不是你我文臣分內之事?” “怎的此時你我文臣,竟成扯後腿的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