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6章 必勝前提,錢糧、軍需、人心 (第1/1頁)

加入書籤

‘ 老小子,當真知道些什麼。’高啟心中暗暗想道。 “詹大人,不如同行?” 和詹同一道朝宮外走去。 當四下無人後,高啟輕聲詢問道: “詹大人以為,太子此時大興國戰,如何?” “妙極!” “妙極?” 高啟想了許多答案,卻沒想到詹同竟會如此回答。 “何來妙極?” “敢問高夫子,文臣為何不願大興國戰?” “這.....” 聽到詹同非但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輕聲反問。 高啟微微一頓,沉吟片刻後,這才謹慎說道: “想來是諸多同僚以為,此時大興國戰,苦耗錢糧。” “我朝下令,平定四夷,有失大國風範吧!” “高夫子高見。” 見自己說完,詹同閉口不語,徑直朝宮外走去。 高啟默默嘆了口氣,這才繼續說道: “每逢戰事,武將能從中得到功勳,可文臣不僅要為糧餉、軍需操勞,事後論功行賞,功勞也大不過前線廝殺的將帥。” “所有文臣從來都不喜戰事。” 高啟說完,詹同環顧四周。 確定無人後,這才開口說道: “高夫子所言極是。” “而且眼下情景,文臣更不希望戰事興起。” “雖說胡逆案中,所斬首的官員不僅有文臣,也有武將。” “可勳貴武將一個都沒有被問責,而六部官員卻有半數牽連其中。” “此時文臣正值勢弱。” “若此次國戰得勝,武將勢頭更盛。” “那些個文臣在朝堂的地位,就愈發岌岌可危了!” “嗯.....” 高啟微微點頭,他沒想過文武相爭,自然也沒想到這點。 只不過片刻之後。 高啟看向詹同,很是疑惑問道: “詹大人說,那些個文臣?” “難道你我,不算是文臣?” “高夫子說笑了,你我當然算是文臣,可並非那些個文臣!” 詹同回頭看了眼還在奉天殿外喋喋不休的官員。 語氣中似乎帶著輕蔑意味,緩緩說道: “如今我朝是何局面?” “陛下聖明,太子賢德,在這兩位治下,民心足備,士子、百姓心向朝廷。” “此等政通人和之境,卻還有人想著文武相抗。” “甚至想著再復前宋文臣榮光。” “這不是笑話,又是什麼?” “你是說.....”高啟雙眼微眯,沉吟片刻後方才說道:“陛下和太子殿下,絕不會讓文武失衡的局面發生?” “定然如此!” “勳貴案、胡逆案,文臣武將各有損失,各打五十大板。” “就拿今日朝會來說,一場白戲,讓秦王得了兵權。” “大興國戰,又給了武將一份立功的機會。” “難道高夫子還看不出來。” “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子,從未輕視過文臣,也從未輕視過武將。” “在這二位眼中,文臣武將的地位,從來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誰敢抱著打壓另一方的心思,自然被這二位不容!” 語罷,詹同看了眼身後那幫文臣,愈發玩味說道: “可他們,還擔心武將勢頭蓋過文臣,因此便想阻擾殿下大興國戰。” “高夫子說說,此舉是否可笑!” “嗯.....” 順著詹同的目光,高啟有些漠然的望向奉天殿前那些文臣。 此時饒是他也不得不承認。 論及學問,詹同不如他。 可洞悉朝堂形勢,他遠不如詹同。 “不過詹大人。” “那些同僚恐怕不僅是擔心文臣的地位,恐怕是憂國憂民吧。” “大興國戰一來勞民傷財。” “再者又沒有必勝的把握,恐國戰落敗,大明尊嚴受損。” 此話一出。 詹同好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樣,整個人瞬間緊張了起來。 見他如此,高啟愈發疑惑了起來。 “詹大人,可是本官所言有失?” “高夫子所言極是。” “只是陛下何等聖明,太子何等睿智,自然不會全無打算。” “如果下官所慮不錯,三日後會有一大批金銀進入國庫。” 雖然嘴上說的平靜。 可詹同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 這一大批金銀,自然是他們世家的家產。 朱標讓他兒子詹徽一個文弱書生擔任籌糧百戶,為的便是給他機會,交出家產。 “至於此戰是否有必勝把握,想必太子殿下也有考慮吧。” 微微拱手後,詹同也不多言,轉身便朝宮外走去。 他和高啟不同。 他們詹家,或者說所有世家,此時正值生死存亡的檔口。 他們所存的家產。 不僅要心甘情願全部交出,還要交的了無痕跡,不能讓朱標擔上斂財的罵名。 “詹大人......” 高啟還想問三日後進入國庫的金銀,出自哪裡。 他還想和詹同談論談論,朱標是否當真有必勝把握。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